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瞬间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我看了看各大媒体,家长叫好声一片,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可以宣泄一下自己压抑的不满情绪,怎能错过?
然而,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我们先从公约的内容说起吧!
“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公约的内容看起来非常非常“正”,
当老师就应该批改作业,这绝对没错!
当学生就应该认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难道不是学生自己的事?绝对是!
可是,“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孩子就自动“会成为作业的主人”?我想说,答案显然不是。学校领导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过于理想化!
1、小学生、初中生作业最核心的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实际上,最近走访了很多托管班,瞬间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群没有家长照看、家长照看不了的孩子,被送到了托管班。托管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大体的场景是这样的:七八个孩子坐在一间小教室里,先由托管老师确认今天的作业,然后孩子们就开始做!“老师,这道题什么意思?”于是老师跑过去说说什么意思。“老师,这道题我不会!”于是托管老师跑过去讲讲这道题怎么做……
整个托管班乱糟糟的各种声音,孩子饿了吃点东西的声音、写作业的声音、开小差大闹的声音、叫老师的声音、上厕所来回走动的声音、老师讲题的声音、夹杂着招呼纪律的声音……
这样的作业,只是将完成作业当做了最高任务。至于题目是否真的会了,知识点是否掌握了那就不得而知了,遑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实际上,小学、初中阶段,最核心的是培养孩子(1)制定家庭作业计划的习惯,也就是先做哪一科,再做哪一科,每一科用多少时间。培养孩子(2)定时完成作业,找到做题紧迫感的习惯。避免做题时优哉游哉,磨磨蹭蹭。培养孩子(3)遇到难题斗争到底的习惯,而不是遇到任何困难就把困难丢给老师、家长,自己不动脑筋去钻研、探索。培养孩子(4)独立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的习惯。一道题是否做对了,家长看出来了,当然要帮助孩子改正,可是怎么改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做作业是手段,培养作业习惯才是目的。可是,有几个家长知道呢? 又有多少老师把这个讲清楚了呢?
2、孩子的作业习惯靠自己就能自然生成?
显然不能。
所以,“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孩子不回去做作业的,绝大多数孩子会去玩手机,玩橡皮擦、玩笔、玩游戏。
在孩子还没有培养起良好作业习惯之前,不具备独立作业能力之前,家长的监督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签字,只是更进一步明确责任。
有的家长经常看各种状元家长分享经验:“我家孩子从来就没有管过学习、管过作业,也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别人讲的是对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已经老早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你家孩子不具备,即便到了高三,依然要监督!不然,社会怎么会有那么多啃老族呢?
3、孩子的作业监督,老师难道没有责任?
当然有!
可是,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讲,家庭作业首先是在家里完成的,也就是老师根本触及不到的时空领域。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所有学生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了再走呢?
如果可以,那显然最好。现在,全国众多城市,比如北京、太原、广州、南京等不少大城市的学校都逐步推行放学后托管服务。比如太原市直属5所小学(太师一附小、太师二附小、太师三附小、太师四附小、市实验小学)自2014年就开始有了这样的托管服务。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内自愿选择留在学校享受托管服务,在校写作业,遇上不会做的,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每生每小时只交1元的托管费即可。注意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我看到这条国家规定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名义上减负了,实际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可是,我常常给家长们说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学校老师,都是一对多,一个老师要应对几十个孩子,甚至超过100个孩子。真的都管得过来吗?而一个家庭呢,往往是多对一,几个家长负责一个孩子。老师是有教育管理孩子的能力,但未必有足够的精力。
再从责任的角度来讲,到底老师的责任大还是家长的责任大。实际上,家长的责任远远高于老师。我常给家长和同学们说一句话:对老师来讲,哪一个孩子有不优秀,对老师都没有太大影响。可是,你家孩子有不优秀,对你的影响,那就很大了。
完全将孩子的希望寄托给一个责任相对较小的群体,这本身就不公平。何况老师也有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
4、无能力并不能等同于无责任。
我在学前班一次家长会上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我们把孩子交到你们学校,你们就有责任把他教好!”,类似于“老师,我文化程度低,孩子就全靠你了!”这样的声音可以说响彻中华大地的每一所学校。
这其中最重要的逻辑就是,由于我没有能力,所以,我不懂,我教不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实际上,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负有最直接、最重要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以你是否有能力就可以决定责任的有无。我有一个观点,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要想办法跟得上孩子的发展步伐,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孩子的问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有识别、有判断、有方案。
否则,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都是帮倒忙。我遇到一个家长,孩子因为某种正常原因没有参加期中考试,家长很负责任,到学校给孩子要了一套卷子。数学老师随口说了一句:“这套题比较难,估计你家孩子解答题做不出来。”家长回家后,“如实”地传达了数学老师的“指示”。结果呢,孩子果然不做解答题。下一次月考,竟然也不做解答题,最后惨淡的分数。难道不就是因为这个家长不懂教育造成的吗?
注意,我不认为老师这样讲话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显然,让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像家长那么用心,肯定是做不到的。结果,如此“用心”的家长就没有想到稍微变换一下:“老师说这套题比较难,说你后面的解答题估计做不完,能得多少分算多少!”
我常常告诉家长:虽然你们不参加中考、高考,但你不能不懂中高考。
5、被过度“神话”了的教师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些话,无形中就把教师这个职业抬到了道德的制高点,家长们表面上对教师低头哈腰,心里全部讲的是老师的坏话。
首先要注意,教师本身仅仅是一个职业而已。某小学教师告诉我,他每天早上7:30就到学校,下午4:30离开学校。为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晚上还要备课、在家长群里与家长沟通、答疑。其他不说,单7:30到单位,有多少家长是这样的?这就意味着早上6:00以前就要起床。注意,这位老师还是市级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自己还有个两岁的儿子!
我曾经分享过一篇文章《教师子女:我们为什么打死不考师范类院校?》:
“其实老师的生活真的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靓丽,拿我爸来说吧,他是初三班主任,每天必须六点钟之前到校,晚上等查完寝才能回来。虽然他每天的课不多,两到三节的样子,但是一个班五十多个人的升学压力,使得他很少露出笑容。而且,每天要批改的作业真的很多,几年前我就经常去他的办公室,一摞一摞的作业,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一瓶新墨水很快就见底了!可是,又有多少家长理解老师呢?我爸的学校,去年有个老师教育一个老师欠作业的学生,仅仅是让他在教室后面占了一节课,学生家长便不由分说的闹到了学校,说那位老师体罚学生,而最终的处理结果是逼得这位老师辞职!所以,我说我不当老师,爸爸点点头,说好!”(全文家长可以到我的朋友圈查看,文末有我的号)
那么老师的收入是否是所有社会群体中最高的呢?这个我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
有的家长说,老师忒贼,上课的内容该讲不讲,就让孩子去补课再讲。注意,这也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孩子去补课,都是基础相对较差的,甚至有很多希望老师补课,推都推不掉。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6、认清“签字”背后的目的,加强家校互动,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才是正道。
写了这么多,我相信有不少网友、家长肯定对本文褒贬不一。应该没有家长会觉得我讲的话都是错的,至少有那么一两点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实际上,签字是一个规则约束。我常常开玩笑说,人在缺乏自我监督和他人监督的情况下,饭越吃越早,觉越睡越晚,人越来越懒。与其纯粹靠自觉,还不如有个制度规定来约束。即便这个制度不是那么的合理和完善。
签字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作业习惯,从而让孩子真正掌握学习的能力。绝大多数家长,其实欠缺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作业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去培养,能力不足导致力不从心,从而寄希望于老师。家长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互动,永远在班级群里潜水,从来不和老师交流,小小的误会就无限放大,搞得家校关系紧张,最终受害的孩子孩子。
对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公约》大加赞赏的家长,冷静下来想想,不签字,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没事了呢?别等到孩子在升学考试竞争中败北之后,才来着急……
我是学霸导师周成建,13年专注学霸研究,解决孩子学习率、成绩不理想、小升初、初升高、志愿填报等各方面的困惑,z820631372。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正在为孩子选初中、高中的家长有所启发。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系学霸导师周成建原创整理,如果转载,务必全文完整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