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总是给病人治病,心理学家一般研究人的不正常行为,而研究怎样才能高兴的书很少。我最近看到 士力曼《真正的高兴》(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nl for Lasting Fulfilment, by Martin Seligman)一书,感觉内容不错,就编译一些其中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士力曼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4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67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起在宾大任教授,曾经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网上文章都说我们要高兴,但是很少有文章讲我们怎样才能高兴。《真正高兴》一书讲了一些高兴的途径,或许对大家有益。
我们先看看我们生活中影响高兴的常规因素。
● 钱: 在过去50年里,世界发达国家民众的收入购买力基本翻了一番,但人们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高兴。中国人在过去30年的收入也增加很多,人们似乎也不是很高兴。作者认为,虽然很穷的人感觉高兴的少,但是当人的收入满足日常开销以后,额外的收入并不能让人变得高兴。 一个人对钱的追求热情,而不是钱本身,影响我们的高兴度。 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并不开心。
● 婚姻:根据美国一个30年的人口调查,调查了3万5千个美国人。40%的已婚美国人认为自己很高兴,而只有24%的单身美国人认为自己很高兴。婚姻确实能让人高兴,即使收入和年龄可以完全不同。作者自己的调查发现,高兴的人都有浪漫爱情。
● 社交:几乎所有自我感觉高兴的人,都有广泛的朋友圈。他们独处的时间很少。相反,独处的人高兴度低许多。
● 性别:跟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变得压抑,但是,女人也容易比男人变得更高兴。女人的情绪更容易趋向两极。
● 宗教: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人士,一般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高兴,对生活更满意,更少患抑郁症,遇到挫折也更容易恢复。传统宗教人士比改良宗教人士更高兴。作者认为,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人高兴。
● 生病:小毛病并不影响人的情绪。人们认为健康是天生的事,所以多病和重病确实影响人的情绪。
● 气候:气候对人的高兴度影响不大。在美国中西部度过慢慢严冬的人可能认为加州的人感觉更高兴。其实不然,人到加州以后,很快就对加州的好天气习以为常。
● 教育和种族:教育和智力对人的高兴度影响不大。高兴度跟种族关系也不大,但是黑人和西班牙裔的人患抑郁症的人确实少许多。
以上这些因素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但是作者认为,这些高兴因素只占我们高兴度的8%到15%。其它的因素占高兴度的80% 到90%,也是这里要讲的内容。
作者认为,影响人的高兴度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品格。这些品格包括:智慧(Wisdom and Knowledge), 勇气 (Courage),爱和人性(Love and Humanity), 正义(Justice),禁酒(Temperance),灵性(Spirituality)。我们可以通过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强自己的特长而达到这样的优良品格。
影响我们取得优良品格的因素包括:个人出生,价值观,廉正(Integrity),诚信,善良和公正。
优良品格的培养现在已经不在心理学界受欢迎,但是作者认为,培养一个人的优良品格和特长,在心理学领域是可行的。
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长处来达到高兴,而不是通过克服缺点来达到高兴。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缺点和优点,增强自己的优点而出类拔萃比克服自己的缺点做个普通人更容易取得高兴人生。我认为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也是我编译此文的主要动力。
作者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不幸并不决定他长大以后是否高兴。决定他长大以后是否高兴的事是他有是否有自己的专长。
有趣的是,作者认为,虽然我们都想高兴,但是我们并不能增加高兴度。就是那些中了大奖的人,一两年以后,他们的高兴度都会回到以前的正常水平。但是,我们可以在高兴度范围内,尽可能处于偏高兴状态。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应该吐露他们的愤怒才容易恢复到高兴时间。作者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吐露愤怒会让人更愤怒。正确的办法是,对愤怒守口如瓶,选择宽恕效果会更好!
跟愤怒不同,喜悦应该多多分享。有好事要分享朋友圈,这样可以让人更高兴。
因为人脑的构造,不是我们想忘掉什么事情就可以做到的。宽恕可以改变我们的不良记忆。不宽恕并不能惩罚我们的对手,但是宽恕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提高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满足。
在当今社会,人们得到一时高兴很容易,但是这样的高兴来得快,去得也快。
要真正取得长久的高兴,应该开发自己的潜能,建立自己的特长,有自己值得自豪的成就。 作者把这个抓住机会(Rising to the Occasion)称为杜鲁门现象。杜鲁门在罗斯福去世以后,接任美国总统,这时他的才华和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请见我以前的短文,勤奋的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我们不能让自己总觉得高兴是件神秘的事,只有他人才可以享受。我们自己要学会享受人生。
作者介绍美国资深金融职业人士
在银行资产管理部、市场风险部、交易风险部和交易大厅跌爬滚打二十余年
除了扎实的技术背景外,业余爱好是写作,曾是美国华人报纸“伊利华报”,上海 “投资有道”期刊专栏撰稿人。
在海外华人网站(华夏文摘,万维网等)发表文章百余篇,许多文章被转到国内网站。
“当不成海归, 就念念在美国的好”, “华人孩子在美国, 也挺不容易”,“一位海归在中国的尴尬遭遇” 等文章,曾经在网上产生广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