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合作制作完成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正式发布。
身体运动不是个人的事,是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实际问题----
尽管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不足。身体活动不足以及久坐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已经对人群健康造成了重要影响,成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需从儿童青少年阶段开始重视,许多成年期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儿童青少年期包括身体活动不足在内的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如何改变----
适量身体活动,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的重要组成。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对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进行了解读 。
本指南的主要目标人群为健康的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在充分参考了国际上28个指南的推荐意见的基础上,指南推荐: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久坐行为对于青少年健康的影响除身体活动之外,本次指南还专门强调了公众容易忽视的久坐行为问题。尤其强调了,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每天推荐的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如果每天仍有较长时间的久坐行为,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以外,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在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活动。
注:MET为身体活动强度代谢当量的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
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代谢量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不仅仅阐述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更特别指出了身体活动有益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近年来,来自国际上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明确了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一项综合了26项研究数据的分析显示,增加课内外的身体活动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
指南特别指出身体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的作用,也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提醒学生和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合适的运动项目?在本次指南中,除了给出身体活动的推荐量以外,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最终指南中涉及的内容还包括: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身体活动强度的评价方法;身体活动与伤害关系;不同气候环境下身体活动建议和对儿童人群发病率较高的哮喘儿童身体活动建议。
非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主观感觉来评价运动强度不同气候环境下身体活动建议哮喘儿童身体活动建议《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的完整版刊登在《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上。今后,指南工作小组还会对该指南进行定期的更新,及时补充更多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证据,为孩子、家长和社会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建议。
关于指南
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医体结合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策略和方法》课题的支持下,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学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三方共同组成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工作组指南工作小组,集结了来自儿科、运动健康、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工作团队,历时1.5年,在上海、湖北等全国多地召开现场调研会,通过梳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医生各方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等来自全国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最后完成指南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