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来的自信?
我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已经做了快三年,某天办公室来了个新同事小东。由于年纪相仿,又是同个团队的,于是我便主动上前攀谈几句。
“嘿,小东。我是小杰,跟你同个团队。到这里还适应吗?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喔。”
“喔,谢谢。我以前在北京待了一阵子,带了个销售团队,帮XX公司从默默无名的小品牌挺进市占率前三名,成为当时的销售王。后来,我转任到XX公司,引进了CRM系统,大幅改善公司的业务流程,也替公司提升了不少营收。另一方面,我也曾…….”
就这样新来的销售员小杰谈起他的丰功伟业来,一点也不在意我是否想听,而且一讲就是半小时。除了被这个新来的销售的傲人经历吓到外,我不禁心想:“这家伙虽然很有实力,但似乎有点爱现……”
后来,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我发现小杰并不如他所说的那般优秀。做事马虎,但口才倒是不错,尤其善于指使他人、推卸责任,因此尽管能力不怎样,在公司里还是混得颇不错。
我是老大,你就得听我的!
像小杰这样的人在组织里屡见不显,至少我就遇过好几个。但为什么他们总习惯先声夺人、急于表现自己呢?以正面的观点来看,也许是基于策略性考量,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就是老大,以确立日后共事的主从关系。像小杰这样新的销售大肆夸耀自己,虽然让我有些反感,但也多少让我对他敬畏几分。
想逆转双方主从关系,有时未必得靠嘴上功夫。像是柯P与远雄建设董事长赵藤雄谈判时,就故意迟到了15分钟,让赵董事长空等,并且让年仅26岁的市府专员对他拍桌,就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我藐视你”,以便日后谈判运行。
越自傲,其实越自卑。
然而,除了策略上的考量,也许小杰虚张声势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受到“自卑情节”的影响。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心理学家Alfred Adler曾提到:“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过是因为他感到自卑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而且没有人能长期忍受于自卑状态。因此,有些人为了快速脱离自卑,便不再面对真实的自己,反倒靠着旁门左道的伎俩,像是吹牛,试图麻痺自己,消弭那不舒服的感觉。渐渐地,“自卑感”便演化成了“优越感”。
像是小杰,将自己伪装的很优秀,沈浸在虚伪的优越感中,但其实不过就是个空心大草包。若以动物来比喻,他们就像是“猴子”,尤其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善于模仿、讨人欢心。即便只会花拳绣腿,但也包装得有模有样。
台泥前董事长辜成允曾说:“人才晋升的首选应该是‘会做事、会做人’,第二是‘会做事、不会做人’,第三是‘不会做事、不会做人’,最后才是‘不会做事、会做人’,因为他们不但赶不走,还会在组织里头作乱!”
辜董事长所说的最后一种人,完全就是我所说的“猴子”最佳写照。能力不足就算了,遇到问题也不担责,不仅消耗组织,也破坏了团队和谐。这种人在组织里可是要不得的,经理人可要睁大眼睛。
你是狮子,还是职场猴子?
相较于“猴子”,有能力的人就像是“狮子”,他们不用自大自夸、费力嘶吼,就足以让所有动物震慑。
在我看来,每个人多少都有自卑感,因此也都可能带有少许的猴子性格。如果你跟我一样只想成为狮子,不想成为譁众取宠的猴子,那么根据正向心理学家Alfred Adler的说法,我们得先认清现在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再持之以恒的改善它,才能从自卑走向自信。
记住,千万别因为一时的面子,又自我麻痺成猴子,最后反倒沦为大家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