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别把精神病患者留在身边
我有一个同学,曾经是个有趣的人
但是有一阵,他变了,开始阴沉着脸,不愿意沟通,待在教室的角落里独自发呆
当然,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
又过了几个月,症状更加严重起来
他开始和空气对话,莫名其妙地傻笑,有时候,还会自己打自己。
凭着专业的敏感性,我断定这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他姐姐进行了沟通
“如果长期如此,严重影响到了社功能,最好强制送医,家属有这个权利”
“为什么一定要强行就医?他还没犯精神病动手伤害到人呢。”
我不寒而栗。
“精神病会打人!”她就只知道这一点。这背后还是潜藏着一种觉得得精神病就是“疯子”的误解。
而且不舍得送医,看似是关心,实则是一种庸见,一种充满道德优越感的庸见
把病人放在身边照顾,就是一种对他们的帮助?
有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得透彻。
电影《一念无明》中,余文乐饰演的阿东,照顾着受到病痛折磨的母亲,最终精神崩溃,把母亲杀了,也毁了自己的前途。
我们并不是存心做坏事,只是太缺乏常识。
在中国,对心理疾病有误解的人,不在少数
宁愿金屋藏娇,也不让亲人接受正规治疗
甚至主动送医的精神病家属也受到了歧视
他们被看成
能力受损的人,所以才养出了得病的孩子
道德缺陷的人,居然把亲人送进精神病院
02别对抑郁症患者说“请振作点”
北京升温到19℃了,春天就要来了。
我们都爱春天的生机勃勃,却不知道,春天是抑郁症患者最艰难的时刻。
抑郁症,在春秋发病,在春天自杀率最高。
在美国,21%的女人和13%的男性在一生中患过抑郁障碍。
在中国,抑郁症的医疗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政府宁愿优先把卫生预算投入到肿瘤医院的条件改善上,也不愿意把钱投给精神病院
抑郁症,在家待着,还不如坐牢
身边的家人要么冷血,要么愚昧
强迫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想太多”
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请振作点”
我身边就有不少妄人,大包大揽,听说朋友得了抑郁症,就说:
“抑郁什么?让他跟我喝酒,我来开导他!”
抑郁症只要开导开导就能好,是老百姓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误解!
即使精神科医生,也难免对抑郁症的歧视,他们劝抑郁症患者不要结婚,结婚了也别生孩子,因为抑郁症可能遗传,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目前,20%的抑郁症患者会复发,终身服药,
重要的是,很难有婚恋的机会
03别把“精神发育迟滞”当成傻子
还记得前一阵发生在武昌火车站的斩首案吗?
事发之后,市民开始呼吁政府把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关进医院去。
“城外失火,殃及池鱼”
犯罪嫌疑人是精神发育迟滞,在农村发病率比较高,村里人常叫他们“傻子”。
且不说这病,本属于生理疾患,和心理无关。
真的精神发育迟滞也没有攻击性。
我去过培智学校,里面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很可爱,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
有的患者,甚至天赋异常。
被误解为“傻子”的精神发育迟滞,并不真傻。
04别听信媒体的“舆论诊断”
如今,严重缺乏心理素养是一些媒体人的知识结构缺陷,导致他们好心做错事。
“我跟她聊了一下午,觉得她说得挺明白,比我还正常,怎么会是精神病?”
有些自以为是的媒体人就凭借自己的常识,给精神病人做了“舆论诊断”。
前几年就有媒体发动网友冲进精神病院解救病人,攻占巴士底狱闹革命!
为的是解救“被精神病”的受害者。结果,放出了不少“真精神病”!
医院迫于舆论压力“释放”患者,却变相剥夺了精神病人受治疗的权利。
得不到治疗的精神病人,回到了孤立无援的家中,得不到照顾,活活饿死的,都不在少数。
05不及时送医,致贻终生之恨
精神病院,是精神病人的乐土,而非炼狱。
精神病人带着安全限制工具,不是为了保护医生,而是为了防止他们自我伤害。
凌辱精神病人的情节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
永远记住!
如果家人得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把他们送去治疗,并不是抛弃。
舆论的谴责,家人的不理解,与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治疗所带来的生命危险相比,不算什么。
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想要保护师妹岳灵珊跟,却担心任盈盈猜疑,犹豫不决
任盈盈是怎么说的?
“事不宜迟,咱们就追赶前去,别要为了避甚么嫌疑,致贻终生之恨。”
及时送医,就是在拯救一个灵魂
事不宜迟,事不宜迟,事不宜迟!
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心理疾患的迹象,请想尽一切手段,让TA得到应有的治疗。
即使受到了批评和诋毁,也要坚持送医。
别因为一念无明,延误了治疗,致贻终生之恨。
送医实用TIPS:
功在平时,提前锁定合适的医院
疑似患病,求助咨询师鉴别诊断
急性发病,果断借警方协助就医
相关阅读:
《为什么不能随便找个老实人就嫁了》
《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看不起鸡汤,只因你还没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