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作者:望闻问切微课堂 2018-04-18阅读:1911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家庭压力的增大,据有关统计,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超过 2600 万,且出现抑郁症状后从未就医的占 60% 左右。对于抑郁症,中医药有什么特色的治疗方法吗?

一 先辨刚柔 继辨虚实

说起抑郁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赵志付主任医师说,“中医虽没有提出具体病名,但中医自古就有情志致病、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记载。”古籍中的“郁证”“脏燥”“百合病”“惊悸”“不寐”“癫狂”等疾病的描述与抑郁症有诸多类似之处。“说到郁,就不得不提《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赵志付说。

对于抑郁症,中医的基本学说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反之,特别(极其)阴柔与极其阳刚,均属不正常。特别阴柔的人容易肝气郁结、胆小如鼠,遇事畏惧,经常想自杀、跳楼,典型人物如林黛玉等;而极其阳刚之人,肝火过亢,容易胆大包天,“永远是自己正确;永远是别人错误”,人际关系很不融洽,夫妻关系恶劣,容易“他杀”,典型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根据《易经》的相关理论,赵志付将“刚”“柔”进一步划分为太刚(+)、少刚(-);太柔(+)、少柔(-)。其中,少柔和少刚是正常人所具有的,反之,两个极端则属病态。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中医认为可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若是疏泄不足,则易压抑,渐渐成为抑郁症;再者,出现郁,即疏泄不及,所以肝气容易上亢、动怒,多见于男性青春期和女性更年期。针对具体治疗,赵志付指出先辨刚柔,继辨虚实(具体见下表)。

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二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在抑郁症的治疗上,中医提倡心身综合治疗,主要有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走罐治疗、刮痧治疗等,此外还有中医心理治疗,包括五情相胜法、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移情易性法、顺情从欲法及怡情养神法等。

五情相胜法

五情相胜的基本原理是人的情志活动可以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不良的、持久的情绪刺激则会导致情志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相克,则可以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偏颇,使机体恢复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主要依据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和尺度,特别是激怒疗法、惊恐疗法等,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纠纷。

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怡情养神法

即通过培养优雅、恬淡的兴趣爱好,从而陶冶性情,动静结合,达到调神养神的目的。宋·陈直《养老奉亲书》记载“读义理学,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谈谈……听琴玩鹤……”等这些都属于怡情养神、调养身心的方法。采访中,赵志付对于音乐疗法有自己的认识:“音乐疗法真正兴起于 19 世纪末,这些方法在国外已较为成熟,但由于引进到国内的时间尚不足 40 年,究竟是否适应国人,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药疗,食疗,动疗,心疗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赵志付十分肯定中药汤药的治疗效果,他认为中药治病讲究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一人一方,这才较为合理。

当谈起使用中成药治疗抑郁症时,赵志付本人并不提倡,其原因有二:一是千人一药;二是在不知辨证是否准确时,便处某种中成药,其效果不可保证。

他说,“有些中成药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一般是先用汤剂,待‘收尾’时选用中成药。所谓‘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对有轻微抑郁的亚健康人群,赵志付认为可使用中成药,如近来睡眠较差,可以喝点枣仁安神液;挨了领导的批评,心里不爽快、郁闷,吃点逍遥颗粒;因某事与邻居吵架,骂了别人,自己很上火,睡不着觉,这时吃点清热泻火药,如牛黄清心丸也可以。

就抑郁症患者的日常防护,赵志付总结了一句话,即“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动疗,动疗不如心疗。”

食疗如平时可以吃点梨、香蕉,泡点菊花茶、苦丁茶等,对于心情压抑的,可用代代花 5 克、玫瑰花 5 克、合欢花 5 克,泡茶饮。或者在做菜时放些茴香、辣椒、花椒等辛香麻辣之品,具有解郁的功效。若属太柔的虚证(阳虚)之人,则泡点药酒如鹿鞭酒、鹿茸酒等也可以。

说到运动疗法,赵志付推荐传统的运动方法,如打太极拳、八段锦、走路(慢走,要求走出幸福感、愉悦感)、跳舞如广场舞等。

最后是“心疗”,赵志付强调心里开心比啥都重要。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开心充实过好每一天。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二环类抗抑郁药,单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俗称“五朵金花”,包括百忧解、左洛复、赛乐特、西普妙和兰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情感稳定剂,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

中医刚柔相济治疗抑郁

特别提醒:

望闻问切微课堂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