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启涵(华东师大教育心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问题:孩子过于自卑怎么办?启涵老师好:
我儿子今年7岁,小学一年级,暑假过后就上二年级了。以前我和孩子的爸爸工作很忙,孩子从小都是老人带得多。现在上小学快一年了,感觉孩子不是特别自信,总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同学聪明能干,有些自卑。当他犯错误,我批评他时,反应特别大,只愿意听表扬的话。
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办呢?
——————————————————————————————————
启涵微评: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心情沮丧,情绪低落,几乎失去奋斗的勇气。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一、孩子自卑的表现1.自我评价太低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往往容易转而责备自己。
2.过于敏感多疑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别人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还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批评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极度消沉等。甚至会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3.过分追求表扬自卑感强的儿童,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他们有着比一般儿童更强烈的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甚至会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赞扬。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自卑的感受。
4.不良自我暗示自卑感强的孩子,会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把成功归结于运气不错。面对成功时的欢呼会表现得排斥,希望低调害怕下次万一遭遇失败引起别人的嘲笑。
二、孩子自卑的原因分析孩提时期,是一个孩子人格、价值观以及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孩子一生下来,并没有自卑心理,这些自卑感的形成往往源于不良的成长环境:
第一、负面的家长影响1.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即使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孩子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萌生自卑。
2.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第二、不当的教育方式1.家长经常训斥孩子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大孩子的过错,经常训斥孩子,有时还会对着孩子大声咆哮。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安全感,很可能变得胆怯多疑、谨小慎微、自卑心重。
2.家长不恰当比较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我们又不可能时时处处地在各个方面善加引导,反而成了导致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变得不求上进了。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只要分数有起伏,就会大发雷霆。
第三、不良的成长环境1.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2.破裂的家庭环境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觉得自己是被遗弃棋子。尤其当看到别的同学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就更加伤心,感到很自卑,内心没有了努力向上的动力。
三、消除孩子自卑心理的举措为了减少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让孩子尽快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爸爸妈妈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落脚点并非是单纯的鼓励与关爱,而必须是体现孩子自身能力与意愿的成功、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与事迹、关于生命本身的根本信念以及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积极反思学习,做智慧型父母研究表明:自信的青少年的父母有三种品质: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绩;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对进程监督并确保其完成;给予儿童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对于年长的孩子,给予发言权,让他们决定如何更好地胜任挑战达到目标。
2、慎用批评指责,赏识教育亦有度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孩子脆弱的心承载太多的来自父母的负面语言,将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素,刺伤自己。谁也不喜欢总是受父母的数落、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有方法,有也度,全看家长去把握了。
3、宽容不完美,关注心理健康分数总是有起有伏,家长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对比,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家长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不能容忍孩子的不完美,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样样出色。相比一时的分数,孩子一辈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适当给予锻炼,提升孩子能力儿童的自卑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很有关系。家长不要从小事事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好。不要嫌孩子手脚不灵活,动作慢,熟能生巧。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锻炼机会,让其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子体验到一次次成功。除此之外,父母还要从小多带孩子外出,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其乐观自信、大方活泼的好品格。
5、客观对待评价,正确看待自己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6、积极反思实践,善于汲取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还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刘启涵"以及文章来源"儿童教育漫话"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儿童教育漫话ID:child_cn】,最专业的探索儿童发展心理和家庭教育心理的公众账号!关注儿童个体差异,聚焦儿童生存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