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饥饿:吃得不少,但是身体仍在“挨饿”

作者:后面一支多巴胺 2017-06-28阅读:5455次

人饿了,肚子会咕咕叫,一旦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能量营养素,食物在胃里膨胀,就能抵消饥饿感,人们平时说的“饥饿”,即显性饥饿。然而,食物中还存在一些微量营养素,人体每日需求量很低,即使吃不够也不觉得饥饿,这就叫隐性饥饿。概括来说,能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显性饥饿“吃饱”就能解决,而微量营养素缺乏造成的隐性饥饿必须“吃好”才能应对。虽然许多人每天都吃得很饱,却没有注重补充微量营养元素,导致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况,产生了隐性饥饿问题。

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隐性饥饿具体是指两大类营养素的缺失,一类是维生素,一类是矿物质。严重缺乏这两类营养素会致病,即使未经察觉的轻度缺乏,也会影响人们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和身体免疫力。

身形富态也可能存在隐性饥饿问题,肥胖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肥胖者往往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食物,导致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失衡,身体虽然感觉不到饥饿,但健康却在无形中受损。

造成隐性饥饿的原因有很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可能导致身体能量消耗减少,食量随之下降。与此同时,人体对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需求并未减少,食量减少后,容易导致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生活中,隐性饥饿比较常见的表现包括缺铁、缺钙、缺锌、缺钾、钠过多、饱和脂肪过多、缺乏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族,缺乏叶酸、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E过多等。

“营养素缺失,会影响人们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和身体免疫力。”不同营养素的缺乏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以长期缺乏维生素A为例,眼睛容易疲倦、干涩;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如果缺铁,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除了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还会降低人的注意力;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等。

此外,隐性饥饿还可能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一方面,此类慢性病患者因疾病本身或使用药物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另一方面,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又可能引发或加剧多种慢性病。

健康饮食,预防隐性饥饿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隐性饥饿呢?“最重要是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人们应增加健康知识,在日常饮食中保证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充分、均衡摄入,并控制油、盐的食用量。同时,根据自身的情况着重补充微量营养素,比如说摄入牛奶、蛋黄、动物肝脏以补充维生素A;吃血豆腐、红肉、黑木耳补铁;摄入海带、紫菜等补碘;常吃猕猴桃、柑橘等补充维生素C等。

高温煎炸等过度烹饪方式会导致食物中的维生素C大量流失,可多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方式,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吸烟、饮酒、熬夜、反复减肥、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尽早摒弃。酌情使用营养补充剂,作为日常饮食以外的辅助手段,来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想了解安全高效的减肥方法,请联系我:anta546,备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