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地区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千万要注意:秋季是胃病的高发季节,到了秋季,养生不能只盯着“防秋燥”,养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秋季为何胃病高发?
原因1:天气
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更多发一些。
一是天气不那么热了,大家食欲变好,突然猛增的食量会让胃部感到不适应,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
二是因为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消阴长”,天气寒热多变,人体的气血也随之内收,加之保暖不足,很容易使新病徒生或旧疾复发,特别是慢性胃炎、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等。
原因2:饮食
有的人或暴饮暴食、或五味偏嗜、或嗜酒无度、或乱服药物,使胃气大伤。
再加上天气转凉后,人们的食欲增加,不结合体质而盲目进补,也是伤胃的行为。
二、秋季到底该如何养胃?1、艾灸调理1步到位
秋季期间艾灸并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这三个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穴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肠胃的好办法。
附:胃小毛病的治疗穴位
消化不良
大陵
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艾灸此穴位调理脾胃。
四缝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时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用艾条艾灸四缝,治疗消化问题。
胃胀气
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内关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艾灸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2、饮食规律
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食之有时,当脾胃习惯了这种进食规律后,吃饭时就会提前为消化食物做好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
同时,秋季养胃,吃“果”不吃“瓜”。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所以要适可而止。
但一些“果类”不妨多吃——梨能润肺,止咳、消痰;苹果富含钾和维生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能止泻。
此外还要注意,必须根据体质调整自己的饮食,如素体阳虚患者,就不适合多吃寒凉性的蔬果,四时皆应温阳脾胃。
3、饮食方式要温和
宜软、温、暖、素、鲜,谨防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
进食不要着急,在口腔中慢慢咀嚼,待其与唾液混合均匀后再吞下,这样可以帮助消化。
4、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润恶燥,喜暖畏寒,秋天气温变低,胃受凉后,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注意胃部保暖。
胃部不适者可用热水袋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
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5、注意作息调整
秋天人体阳气开始内收,作息要从夏天的晚睡早起过渡到早睡晚起,保证睡眠充足,消化系统功能才得以正常发挥。
最后提醒,胃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胃部出现不适一定要尽早处理、及时就医,才能打好“保胃战”。
三、脾胃虚寒不用怕,常做3个小动作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伤了调理起来会比较慢,所以日常护理尤为重要。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调理脾胃的好方法。
1.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如果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2、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出汗——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3、踮足功
动作要领: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小贴士:还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4、推腹法
大部分的慢性病、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