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个月的一条微信中,我们提到“毒”和“堵”是阻碍女人美丽的两大天敌。
女人体质大多偏寒,而“毒”和“堵”的形成,正是体内寒邪推波助澜的结果。
所以,女人在排毒治堵之前,首先应该暖养自己。保温,是一切保养的先决条件!
”
一、所谓“虚寒”,虚从寒起!
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说: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久则羸瘦,脉虚多寒。
现代女性就是这样。身体状态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惯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很多女人本身就“先天不足”,后天还用各种方式“作践”自己,搞得身体阴寒内生。
1
衣——穿出内寒
露背装、露脐装、低腰裤、七分裤、超短裙……够时尚、够性感、够“冻”人!
这样穿着,相当于“我家大门常打开”——身体最易被寒邪侵袭的几个通道“无一幸免”,寒邪得以“光明正大”地入侵人体,赖在体内不走,身体就阴寒了。
2
食——吃出内寒
别说夏天冷饮吃个没完,就是冬天,也时常见到很多妹子吃冰淇淋、喝冰咖啡;
水果也是放在冰箱,拿出来洗洗就吃;
早上喝水好,于是乎,起床后直接一大杯凉开水,真正是透心凉。
长期这样吃喝,内寒就出来了。
3
住——住出内寒
现如今,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大的“空调间”,从家里、到单位、乃至交通工具,都有空调。
夏天本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时候,但我们偏偏在毛孔大开的夏天吹冷气,将寒气都封存在体内。
4
行——静生内寒
静为阴,动为阳。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以去寒邪、暖身体。
而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出门开车、坐车,上班一坐就是一天,身体过“静”,使得脏腑功能减弱,导致寒从内生。
5
睡——熬出内寒
中医将睡觉视为“头等大事”,尤其“子时觉”(23点-1点)最为关键。
因为子时“一阳初生”,此时阴气盛到极点,同时有一点阳气开始萌发,也就是说,子时是阴阳二气交接班的时间,只有在睡眠状态,交接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子时不睡觉,就相当于把阳气的小苗儿一棍子打死,时间长了,阴盛则阳虚,阳虚则体寒。
二、寒邪,“毒”和“堵”形成的根源!
为什么说“毒”和“堵”的形成,寒邪是根源?
这与寒邪“寒性凝滞”的特性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天气寒冷到一定程度,河流就会结冰。打个比方,河道好比经络,河水好比血液,寒邪入侵人体,就会导致气血凝结、经络阻滞。
这样一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体新陈代谢变慢。一来,得不到营养物质和新鲜气血的濡养,二来无法及时排出代谢垃圾和毒素。时间长了,身体无法负荷,就会既致病又致丑——疾病爆发了、皮肤喑哑了、身材肥胖了、未老先衰了……
三、一切保养,始于保温!
寒邪固然猖獗,但人体也不是吃素的!因为人体有寒邪最大的天敌——阳气!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驱动力”,我们穿露脐装、吃冰淇淋、吹空调、熬夜,凡此种种,消耗的都是阳气。
阳气不足,不但人会觉得寒冷,还会加剧“毒”和“堵”的形成——因为“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虚则寒邪盛,寒邪都占了上风了,体内自然就瘀堵了。
曾经有人问老师:都说女人要靠血来养,我每天喝燕窝汤、吃阿胶糕,各种方式滋阴养血,为什么还不见起色呢?
很简单,因为你体内寒邪过盛、阳气被遏,血有“得热则行,遇寒则凝”的特性,寒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同时阳气不足导致脾肾两虚,继而阳不化阴,形成积滞!
所以呀,你辛辛苦苦花高价进补的膏方药膳,因为缺乏阳气这个“驱动力”的缘故,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地”,非但没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反而积滞体内,形成了“瘀”。如果不从阳气这个源头着手,只会让你的身体越补越瘀,脸蛋越吃越丑!
中医有“十女九寒”之说,绝大多数女人都属寒性体质,因此,对于女人来说,保养之前必先保温!
四、保温,具体应该怎么做?
保温并不复杂,主要抓住3个大方向即可:
1
防寒(从源头隔断)
很简单,就是做到“四不一多”——不“冻”人、不吃冷食、不吹冷气、不熬夜、多锻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女人防寒重在护住两个部位——腹部和脚部。
腹部
自古就有“男不露背,女不露腹”的古训,腹部是六条阴经汇聚之处,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瘀滞的地方。
腹寒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任其发展就会衍生出各种妇科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等。
脚部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它离心脏最远,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缓慢,加上脚部脂肪层薄,因此脚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阳气不足、气血虚弱的女人,普遍都有脚部冰凉的症状。
脚部以脚踝最需防寒,脚踝是联系两个心脏之间的重要枢纽,上面分布着很多重要的穴位,别的不说,就拿大家最熟悉的三阴交穴和太溪穴举例吧——
三阴交穴为“妇科第一要穴”,对于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太溪穴为调补肾气的大穴,若和其他穴位配伍,能治疗的疾病简直多得数不过来。
2
祛寒(从内部祛除)
如果已经被寒邪侵袭,就要赶紧将它驱逐出来。若寒气停留在皮肤腠理,可以拔罐,或喝姜汤,赶紧发汗把它驱逐出来,以免它进入经络、滞留脏腑、凝滞气血。
此外,建议大家用艾叶煮水泡脚,加速血液循环,让寒邪尽快从毛孔散发出来。
3
补阳(从根本改变)
阳气对人体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的温煦功能,给身体补足阳气,人的“底火”就旺,就可以遏制寒邪。
由于寒邪无孔不入,所以平日里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受寒,体内存在经年累月“储蓄”下来的寒滞。像这种情况,不能下猛药,只能以“文火炖肉”的方式进行,以纯阳之气慢慢温煦全身,让寒邪逐步排出。
说到纯阳之气,自然离不开纯阳之物——艾草。它的常见使用方式包括药用、食用、艾灸、泡脚等。
五、如何用艾草补阳呢?
1
食用
阳春三月,艾草飘香,再过一段时间,新鲜的艾草就都长出来了。可以采摘新鲜艾草包饺子、炒鸡蛋、凉拌,也可以炖鸡汤,特别适合温补身体,功效与美味俱全。
2
泡脚
脚属阴,为体内阳气最弱之处。而艾叶属于极阳之物,用艾叶煮水泡脚,可暖气血、温经络、逐寒湿、止冷痛,达到理想的祛寒补阳效果。(泡脚必须用陈艾叶。)
具体方法:泡脚前,先取50克艾叶撕碎加水烧煮,待水沸腾后再煮10分钟,随后倒入泡脚桶中,等水温降至45℃左右,便可浸泡。
3
艾灸
艾灸补阳主要灸以下穴位:督脉的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任脉的关元穴和神阙穴,腿部的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至于原因么,此前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艾灸督脉的任何一个穴位都可大补阳气;任脉总督一身之阴经,其中,神阙穴“脐通百脉”,关元穴是女子蓄血之处;足三里穴是人体四总穴之一,三阴交穴是“妇科第一要穴”。
简而言之,在这几个穴位艾灸,可有效温煦身体、滋养百脉、畅通气血,让补阳的效果“最大化”!
在艾灸时,建议大家采用隔姜灸,以发挥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的效用。生姜与艾草“强强联合”,协同作用,可以让艾灸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般而言,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两侧都要艾灸),可以将穴位分组,每隔几天轮换一组。
备注:更多辨证配穴咨询可以关注 “艾灸匠心居”微信公众号
【结语】俗语说“春风裂石头”,“倒春寒”时不时就会带来一些顽强的冷空气,一不留神就会让寒邪钻了空子。而经过一冬的敛藏,开春后毛孔逐步从封闭转为舒张,若此时寒邪入侵,就会使刚刚生发的阳气被扼杀,影响一整年的健康。所以,春天要暖着过,女人尤其要暖养自己,让气血畅通无阻,气血通,才能容颜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