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10月16日讯(记者 孔令俏)47岁的王燕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作为医院里科班出身、经验丰富的女针灸医师,她对针灸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针灸对她不仅是能够减轻病人痛苦的诊疗手段,更是承载医者赤诚之心的“救命利器”。
王燕在对患者进行“脐疗”
小小银针“圈粉”无数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是一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来治疗全身疾病的绿色治疗方法。针灸可以治病,但到底可以治疗什么样的疾病?这对于外行来说更多的是未知的神秘感。在和王燕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小小的银针早已“圈粉”无数,成为病患可以信任的“神器”。
“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一位60多岁的大姨,可以说是通过一根银针把她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王燕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经过:去年的4月份,60多岁的张大姨来我们科室治疗膝关节疼痛,她排队等的时候突发心梗,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她当时出现了四肢冰凉,小便失禁,情况可以说十分危急了。”王燕告诉记者,自己当时立即采用回阳救逆针刺法,把大姨救了回来。王燕回忆说,小小针灸在阿姨患病之内的4分钟黄金时间发挥了功效,起了很大的作用。
类似的病例王燕经历了很多,不同的病症来找到她,最后都会对针灸“刮目相看”。
“最近在我们这里治疗的有一位6个月大的小女孩,是由病毒性感冒侵袭神经引起的面瘫,妈妈非常着急。”王燕说,这位小女孩刚到医院的时候不会说话,不能吃奶,用针灸治疗一周就能正常接受哺乳了。“当时小女孩妈妈跪下就要表示感谢,我当时的心情也是特别难受。”
在她看来,每位病患病痛得到缓解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感。
王燕在对病患进行“火针”治疗
想要做好必须要付出
王燕告诉记者,针灸讲究辨证施治,不是哪儿疼扎哪儿,更不是扎的针越多越好。从1992年从事这个行业至今,王燕说,因为真心喜欢所以并没有太累。
“学习针灸要先练针,特别是要练好指力和腕力。”王燕告诉记者,为了练习指力,她会教给科室的年轻人用纸巾作为工具,采用针扎纸巾的方法,根据力度的不同,逐渐增加纸巾的厚度。“我都会让他们把纸巾叠成15层,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掌握不好力度,不小心就会把针扎弯。”她说,针扎得好不好,到不到位,除了医生的手法、感觉外,更能从病人的反应中看出,好的扎针技术也会让病患感觉到舒适。
针灸理疗科作为人民医院中的人气科室,每天的诊疗人数逐渐增加,而这些所有的诊疗任务都由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组成的7人团队完成。
“我们团队里有5个研究生,专业都是针灸推拿,可以说是高学历高水平。”对王燕来说,加班是日常,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想在行业中做的好,就必须要付出。
“2012年的时候在重症监护室会诊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没在意,第二天带着30人的团队去汶上下乡支农,没多久突然身体不能动了。”王燕后来才知道自己腰椎间盘脱落游离压迫了神经,需要做手术进行的复位。
虽然王燕说的“轻描淡写”,但无论是这样的手术或是食道刮破不能进食,她都没有耽误上班。
“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跟病号的约定不能耽误也不忍心拒绝。”王燕说,病人因为信任选择了自己,就应该负责任,说到做到。
患者接受激光疗法
学无止境,医者仁心
从事临床工作这么多年,王燕和她的团队每天要工作更长的时间,门诊和病房,多的时候患者上百人,一年用掉的一次性针灸银针更是不计其数。王燕说,她希望能够用最快的诊疗方法,在对病人伤害最小的前提下,更快的解决病患的痛苦。“希望针灸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发扬光大,有传承更有创新,可以做大做强。”
目前,王燕带领的针灸推拿团队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在尝试许多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她本人先后承担主持省级中医药课题两项,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科室在开展各种传统治疗方法及现代理疗技术的同时,结合长期临床和研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治疗体系,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不断创新。
“当我们团队在研究一个课题时,发现已经没有可以参考的文献,这说明我们的想法走在了前面。针灸是一门功夫,用功用心,口碑好了病患自然会相信你。”在王燕看来,自己对团队的严格要求是希望能够把这根针放心的交给年轻人,希望中医传承下去的不仅有妙手回春的医术,更有仁心仁术的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