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针灸发展现状调查

作者:发展导报 2017-06-30阅读:1349次

从“墙外香”到“墙里墙外花开花香”

发展导报记者 卫 波 裴云锋

2091,是“山西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官平台”上我省针灸从业人员的最新统计数字,其中,运城以556人、临汾和太原均以270人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我省第一次针对针灸从业人员进行的统计,包含省市县乡四级。正如负责信息采集工作的山西针灸医院副院长郝重耀所说:“进行这样大规模的从业人员信息摸底,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与规范我省针灸行业技术,进一步扩大山西针灸在全国的影响力。此次收集的信息经过核实后,将全部纳入山西针灸人才库,为今后我省的针灸学术交流和研究提供新鲜血液。”

山西针灸发展现状调查

山西针灸医院副院长郝重耀接受记者采访。卫波 摄

针灸隶属中医。山西是中医的发源地之一,针灸亦是。多年前,谈及针灸多是强调“发展之痛”,评价其“墙里开花墙外香”。多年以后,随着国家层面、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针灸这门传统中医药技术,可以说是“墙里墙外花开花香”,愈发散发出她的独特魅力。

山西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针灸历史悠久

针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操作方便,疗效明显,数千年来经久未衰。《说文解字》中记载:“砭,以石刺病也。”如今,“砭而刺之”逐渐发展成针法,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造福民众。

据了解,我国在周代出现了金属用针,春秋战国时期已普遍应用针灸疗法。

山西是中医药大省,历史上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山西是春秋战国名医扁鹊的行医地。宋清源(今清徐)庄绰著《灸膏肓腧穴法》,元代窦桂芳将该书和《皇帝明堂灸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等书,编为一轶,名《针灸四书》行世,至今该书仍属研究膏肓腧穴重要的文献。明清著名医家傅山(山西太原人)编著《傅青主女科》;山西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其前身广盛号药店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为中国最早的民间药店。

民国期间全国掀起“废止旧医”热潮,时任山西省都督阎锡山成立中医改进研究会,并亲自任会长,办学堂、出学报、修医馆,使山西的中医引领全国中医的发展盛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针灸学术、临床技能空前发展,著作层出不穷,在全国颇有影响,针灸医学的春天来了。

9大类74项针灸技术,山西针灸领先全国

山西中医历史悠久,特别是针灸专家挖掘凝练出的9大类74项针灸技术,享誉海内外。“山西针灸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郝重耀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骄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针灸得到空前发展,涌现了师怀堂新九针、谢锡亮灸法、焦氏头针、吕氏对药对穴对法等中医新技术、新成果。”

先说“新九针”。1984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将针灸科分立出来,成立了山西省针灸研究所。这是山西针灸医学跨越发展的一大步。当时全国只有5所省级针灸研究所,山西占了一份。山西省针灸研究所的成立,第一任所长师怀堂功不可没。他1985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创始的“新九针”疗法名扬海内外,曾被誉为“九针震华夏”。

据了解,“新九针”器具及其疗法,使针灸事业在国内、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临床上解除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病痛。

“吕氏对药对穴对法”是由“国医大师”吕景山研究出来的。

吕景山,从医60年以来,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十万患者,获得了广大患者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同时,先后培养了包括加拿大、香港等地在内的弟子50余人。现已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服务于临床。2014年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在学术上他独辟蹊径,形成对药理论、对穴理论和对法理论。其中,对药理论填补了迄今1400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而对穴理论则为针灸学和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

“焦氏头针”是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焦顺发教授发明的,“焦氏头针”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而且要求在世界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焦氏头针疗法是山西焦顺发教授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与头皮的空间对应关系,在头皮上确定16个刺激区。临床运用时,针刺相应刺激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脑源性疾患。

山西“针灸泰斗”谢锡亮教授发明“谢锡亮直接灸”疗法,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他60余年致力于以理论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将中医古老的艾灸术发扬光大,本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原则,认真研究人体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创造出了谢氏“通督灸”和谢氏“子午流注灸”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灸法”,不但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而且突破了传统的灸疗理论,创新了灸疗技术。

从“医生找病人”到“病人找医生”,山西针灸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查阅关于“山西针灸”的资料,五六年前,多是为山西针灸而叹息,观之近两年,山西针灸则重现散发出其独特魅力。

从顶层设计而言,从国家到省委、省政府再到省卫计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都不约而同致力于针灸医学的推广。《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山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山西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实施方案》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一带一路”协作组的组建,尤其是近日山西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这些都足以让山西针灸逐渐成为山西中医药的品牌之一,成为走出国门的“敲门砖”之一。

除了政府的重视之外,郝重耀认为,随着就医观念的变化,人们如今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机体治疗,对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针灸因其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价低、见效快等,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山西省针灸医院作为我省针灸医学的领头羊,其变化也是最为明显的。用郝重耀的话来说,针灸已经摆脱了无人问津的尴尬,主动寻诊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十年前是医生找病人,现在是病人找医院。现在山西针灸医院一天接诊量有300人,十年前一天也没有几个病人。最令人欣慰的是,就诊人群也从原来的以老年人为主,到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作为针灸的强省,山西针灸终于得到更多山西人的认可,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郝重耀如是说。

建立针灸人才库,建立长期培养针灸人才机制,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基础

人才断层、稀缺一直制约着山西针灸医学的发展。

“针灸是最考验医生功力的技艺,需要扎实的理论学习,经年累月的实践,方能领会精髓。一般需要理论学习5年,实践学习5年。”郝重耀说,10年的学习已经算是最短时间了,必须有很高的智商,花费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其实,为了培养针灸专业人才,山西省中医学院早年就开设了针灸学科,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很多。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山西针灸医学,近年来,山西针灸医院先后对省内6所国家级贫困县中医院开展了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每所医院常年派驻高年资主治医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帮扶。为安泽县、吉县、垣曲县等中医院组建了针灸科、康复科等省级重点专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在2016年,先后接受来自重庆、河北、北京、海南、四川、安徽等省份兄弟医院参观交流,使医院特色技术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同时,山西针灸医院还与18家县、乡级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累计派出医务人员200余人次,以师承的方式收徒12人,在盂县率先建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发展工作站,通过跟师学习并建立长期联系,使医院的特色技术正真在基层落地生根。

今年年初,山西针灸医院举办了全国认知障碍中西医诊治研修班暨首届脑病学术论坛,来自省内外1163人参会。

“人才队伍培养是针灸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郝重耀说到。

2091,这个我省最新统计出来的针灸从业人员的数字,对于像郝重耀这样的一群人来说,是一颗定心丸。

此外,郝重耀还认为: “政府应当为针灸人才树立一定的导向,让更多人爱上针灸,鼓励更多人投身其中。唯有如此,山西人引以为豪的针灸技术才能走得更远。”

赵立新:中医是一种人文关怀

发展导报记者 卫 波

在山西省中医院,赵立新已与针灸推拿结缘20余年。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土壤,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不仅擅长治疗面瘫、颈腰疼痛、落枕、失眠、胃痛等疾病,更在任督二脉特定穴位的运用上有独到见解,所谓三寸银针在手,探全身经络通道。

赵立新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全国第三批学术继承人,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罗马尼亚针灸学会顾问,山西省卫生厅国际交流中心国际针灸培训班讲师。

1985年,赵立新从运城康杰中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中医学院(1991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录取。1990年,大学毕业的赵立新被分配到山西中医院推拿科,从此便展开了与针灸事业长达20多年的故事。

作为罗马尼亚针灸学会顾问、山西省卫生厅国际交流中心国际针灸培训班讲师,赵立新与国外友人的接触机会也比较多。一位外国朋友曾对他说:“医生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病人会像祷告一般,将自己全部的秘密告知医生。”在赵立新看来,这完全建立在病人对医生的充分信任上,这种信任难以衡量。

赵立新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明确自己能干啥,不能干啥。也就是说,诊断必须明确,既不可妄自菲薄,又不能目空一切。医生不是神,治病宗旨当是为患者制订定最适合、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前来就医,称身体因劳累而不适,需要推拿按摩。赵立新听完患者自述后,并没有马上展开按摩。而是继续询问病史,当问出患者两年前曾经实施过乳腺癌方面的手术时,他便建议患者先进行拍片检查。结果患者身体疼痛的来源,是乳腺癌转移。如果医生盲目进行推拿,不仅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延误病情。正是这些真实的病例,让赵立新行医更加谨慎。

“中医,不是以病为中心,而是以人为本的医学,在诊疗过程中包括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行医路上,赵立新不断充实自己,不仅积极提高行医专业知识,而且还广揽人文知识。“我觉得医生当有一份悲悯之心。如孙思邈所说:见彼苦恼,苦已有之。”赵立新表示。从医20余年,他从未将医患关系看作是交易关系,而应当是互相尊重的关系。

山西针灸发展现状调查

吕玉娥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卫波 摄

吕玉娥:女承父业弘扬中医

发展导报记者 卫 波

6月28日,在山西针灸医院的针灸二科,吕玉娥大夫忙着给病人做治疗,问诊、把脉、扎针,一刻也不停歇。只要是她出诊的时间,很少有正常下班的时候。

吕玉娥是我省“国医大师”吕景山先生的女儿,除了跟随父亲学习中医针灸外,她还师从石学敏先生。在从医20余年的时间里,吕玉娥精研吕氏对法,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与针灸的之间的不解情缘。

父亲是领路的灯塔

“没想过自己再干别的,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说,你将来一定要学中医。”山西针灸医院针灸二科主任吕玉娥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在省中研院子里长大,是在医院里面泡大的。医院就像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觉得特殊,就觉得当医生挺好。

爸爸是国医大师,妈妈是一名药师。出生在医药世家的吕玉娥坦言,自己对医生首先不陌生也不排斥。看到父母和患者的互动,觉得医生是特别受人尊重和有成就感的行业。她慢慢感到周围人对父母的尊敬,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崇敬。她说,当病人告诉你说自己的病好了后,这种成就感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父亲就是我领路的灯塔,指引我一路前行。”说起父亲吕景山,吕玉娥说父亲是国医大师,从事中医60余年,除了父亲的医术,他的医德医风更是她需要一直学习的。“我从父亲那主要是传承,传承背后就是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我父亲的主要成就是对药对穴,我们这一派从施老开始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我父亲说过一句话,他跟施老那么久,施老很少用药。传到我这一代,照样很少用药。”

在父亲那里,吕玉娥受益最多的是勤奋。她说,打记事起,父亲在她眼里就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白天出诊,晚上一吃完饭就去办公室,看书、看方、看病历。直到现在,父亲和她说得最多的还是要多学习、多看书。

好多人认为中医治不了病,只是安慰剂。中医安慰几千年还存活下来只是靠安慰剂它怎么能存活下来?吕玉娥坦言,中医针灸传承了几千年,博大精深。对于父亲,创新不敢说,是全面的继承,只是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保持中医特色,病人都是口口相传。

视病人如亲人

“大爷,您哪不舒服?”“我帮您扎几针咱们先试试。”在吕玉娥的诊室里,不管是新病人还是老病号,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总能让人感觉到不一样的温暖。经过问诊、把脉、查体等一系列诊断后,吕玉娥才会开方治疗。

吕玉娥现在每天一上午接诊量七八十个,加上新病人十来个。只要是她出门诊,很少有正常下班的时候。

“中医是以人为本的一门医学,人们说不科学,不科学并不意味着它没效果,科学只能说是界定一些方面。”吕玉娥认为,中医是可以治病的,是可以治好病的。

山西针灸发展现状调查

吕玉娥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卫波 摄

吕玉娥曾经有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病人,病人来医院的时候请西医过来会诊,会诊时西医说,病人已经发病4年,这种病一般存活期是5年,病人也就剩下1年的寿命。“我就说我们让他多活一天,这一天就是我们的胜利。在我们的治疗下,这个病人多活了3年。”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曾经还有一个病人肺炎,肺严重受损,经过吕玉娥的治疗后,不但保住了生命,现在每天还能去公园。

多年以来,正是吕玉娥的坚持和她的医术,延长了病人的生命,给病人活下去的机会。

言传身教,传承中医

病人患者眼里,吕玉娥应该是一个温和、亲切,也比较好打交道的大夫。在学生眼中,吕玉娥很严厉、苛刻。

“刚刚还和病人和颜悦色地说话,扭头发现我们的错误,脸一下子就会拉下来。”跟随吕玉娥近9年的段永峰说,跟师这么多年,他对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严厉、认真、雷厉风行。“在她眼里,患者就是一切,患者的一切都是大事。”

“在带教过程中,老师讲得特别细,生怕你听不懂。有时候讲过的处方要没记清楚,她就会反复叮嘱、反复考问。”段永峰说,起初他和其他师弟师妹们一样,每每看到别的老师对自己的徒弟和颜悦色时,也会心生羡慕,但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看着一个个患者经过自己的调理、治疗逐渐康复,曾经让他无比羡慕的同龄师兄妹远远落后于自己时,他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因为我们小小的一个疏忽就可能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甚至是心灵上的创伤,所以每一次用药、每一次下针都必须慎之又慎,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老师就是要用自己的严厉来时刻提醒我们‘责任’二字的分量。”

“我们这一派主要坚持的是针药结合,该药则药,该针则针,很多病人是针药结合。”吕玉娥表示,自己一直在坚持中医的特色,尤其是她父亲这一派。她说,父亲吕景山作为针药结合的大家,在国内都很少。父亲可以指导整个临床,他的对药是弘扬施老,算是继承,但对穴就是父亲自己的独创。

“我们这一代更多地应用现在的医学手段用在临床上,和中医这块结合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像我做的神经阻治,有一些是针对颈肩腰腿痛,像小尖刀、针刀闭合性手术这种疗法都在用。对于制疼,我们有制疼三步曲。”吕玉娥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以治为主。它是一种治疗方法,有人认为针灸、中药只是辅助治疗,其实是站主导地位的。也就是说,不用西药只用中药把一些病治好,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对于有人说中医治慢病,西医治快病。吕玉娥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她认为,中医应该是主流医学,而不是辅助医学。千百年来它流传下来,中国祖祖辈辈靠它繁衍生息。只是说西医的发展面可能更宽一点,中医的成才路比较缓慢,比西医要慢得多。

吕玉娥认为,要当一个好医生,就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品质。提高医术的同时,更要以人为本,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要尊重病人,懂得换位思考,照顾病人的情绪。做到身体上让其康复,心理上也要让其很舒服。从医20多年来,她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山西针灸发展现状调查

外国访问学者在山西针灸医院观摩学习,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青睐关注针灸。

受追捧,“洋学生”求学纷至沓来

发展导报记者 郑 娜

“30多岁的时候,因为花粉过敏,我求助过一位针灸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想到困扰了我很久的过敏症状居然大有缓解。从此,我便对针灸产生了兴趣,并放弃了曾经待遇优厚的职业。”41岁的潘雅达·萨克斯来自美国汉唐国际中医药学院。她曾经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机械工程师,如今,她却是一名研究生毕设并取得了医生执业资格的医生。

今年4月,潘雅达·萨克斯与其他9名美国汉唐国际中医药学院的中医研究生慕名来到山西省针灸医院,观摩学习传统的针灸技术。尽管这些美国学生已经有了针灸基础知识,当他们在门诊看到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居然可以行动自理时,还是惊叹不已。

“中国传统针灸太神奇了!”潘雅达·萨克斯惊叹道,“来中国之前,我正在筹备自己的针灸诊所。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希望能用针灸帮助更多的人。”

许正明是美国汉唐国际中医药学院来山西学习活动的领队,在美国从事针灸师职业已超过10年。

“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学生来中国学习针灸,这是第一次来山西。这里的针灸治疗手段,保留继承了很多传统技术,在美国很难接触到。”许正明说,美国目前有200多个中医学院,每年大约有2万名美国人取得学士学位后,选择进入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4年后取得硕士学位,可以申考针灸师的执业资格。现在,美国登记在册的针灸师有三四万人。

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山西就成立了对外援助医疗队,开始对喀麦隆进行医疗援助,每一批医疗队里必有一名针灸大夫。尤其是,自2016年山西数十家中医院成立“一带一路”协作组后,山西加快了针灸、推拿、康复等传统中医技术走向国际的步伐加快了,山西也成了国外友人学习针灸的首选目的地,慕名者接踵而至。

“一带一路”协作组已先后与俄罗斯、荷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英国等国家开展交流。以山西省针灸医院为例,今年已经接待了包括法国、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喀麦隆等五批国外学术访问团,每批平均15人左右,从理论到实践进行10天左右的交流学习。

此外,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山西中医大学,已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百余名,留学生规模位居该省前三名。

中医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瑰宝。目前,山西省针灸医院申报的中国———俄罗斯针灸临床中心和中国———荷兰针灸康复合作中心项目,已获得山西省中医局批准。这将对山西针灸特色技术在世界发扬光大,治愈更多国际患者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