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许志强 摄影/杨智明)日前,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了2017岭南针灸推拿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岭南中医临床名匠评选颁奖典礼,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医技法溯源和文化传承”为主题的高峰对话吸引了众多观众参加,会场上早已座无虚席,为聆听这场精彩绝伦的风云对话不少观众不惜在门口处站着聆听。
高峰论坛嘉宾: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教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艾茸中医平台创始人郭强中博士、金华佗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志伟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就针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发表观点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表示,目前,现代医学已发展到一个瓶颈的阶段,在未来的二十年很难有新的突破,但中医针灸事业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近十五年来针灸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临床针灸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正在逐步有机融合起来,针灸事业将由临床为主向临床科研并重转型发展,实现医学临床与科研创新双促进,催生出新兴的产品如小针刀、筋骨针等,为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在面对老年疾病、慢性疾病以及疑难病症方面,针灸治疗这些疾病效果尤为明显,而且相对其他治疗费用而言,针灸治疗费用并不高,对患者的经济负担比较轻,从治疗效果来看,针灸的治疗效果从石学敏院士个人角度看来排名是属于第一位的。
石学敏院士指出,近年来,针灸也走进了国际公众视野,国际上对针灸人才的期盼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国家教育机构还专门安排学员来我国求学、进修、深造。由此可看出,针灸已是我们中医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未来我们中医人不单单只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研究,还需加强对临床科研的研究。
针灸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在国际上出现一种新的针灸学派,我们暂称它为“洋针灸”。这一学派认为他们的才是真正的针灸,他们所创造出来《筋膜理论》可以替代中医经典的《经络理论》。石学敏院士表示,面对这样的质疑和竞争,我们不能立即就给予否决的态度。
石学敏院士认为,我们要否定一个新兴的事物,首先是要对它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发现它的不合理性才能给予否定,绝不能因与我们理念不合就坚决的否决。为了对这一学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石学敏院士曾多次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经考察后从中发现运用“洋针灸”的人基本都是西医医生,虽然他们结合解剖学、神经学、内分泌学等诸多学术理论开展针灸工作,但他们施针依据依旧是基于中医理论,所谓的《筋膜理论》也只不过是将《经络理论》重新命名而已,对此石学敏院士表示不能接受!但,他们在结合诸多学术理论的这一点,石学敏院士认为我们中医是应向他们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对生命体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知道我们针灸刺下去的这一针究竟是什么位置。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就人才的培养发表观点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表示,中医学科是一个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从服务于人体健康的角度看,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它形成于自然科学研究手段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在理论体系构建与阐述、指导思想,甚至防治疾病的方法等方面,又嵌入了大量的哲学和人文学科的内容。我们培养中医人才,既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特色,又要考虑当今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
余曙光校长指出,高等中医药大学,从建校起对人才的培养应侧重师承教育还是学院式教育一直在争论和思考,也一直在探讨中前进。没有传承,就没有中医。但站在学习的本质来说,首先是要把中医的理论、中医的基础知识、临床的运用技巧等中医思维扎实培养好,只有这样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人才才能需适应医院办院模式的变化。
余曙光校长认为,现代中医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传统的要更加传统,现代的要更加现代。中医指导理论的发展历史从先秦两汉时期的《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和《神农本草经》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都表明中医学科是一个开放的医学体系。现代中医要将西医的科学理论精华充实中医理论中,并将西医对人体的研究的成就总结入到我们中医里面来,成为我们中医临床研究的一部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教授就针灸发展创新发表观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教授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针灸学则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针灸引领着中医药走向世界,但针灸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的突破。
如经络到底是什么?几千年来,经络学说一直是针灸的基础也是施针的理论依据。然而经现代医学几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进展无突破。许能贵教授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科研工作者需将此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
许能贵教授指出,在临床方面,针灸科研工作者更要潜心研究清楚针灸究竟到是怎么治病,能治疗多少种病,什么病种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等。各种的治病机制和研究数据需广大针灸科研工作者收集好,为我们针灸事业的发展制定好标准。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为针灸事业的发展做服务,希望广大的同仁在针灸创新发展精神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加好。
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就制定针灸标准发表观点
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表示,现在针灸技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同一部位的施针手法就有很多种,不同的针型也有很多种,面对新兴的事物,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我们时刻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从它的理论、它的作用、应用范畴进行衡量。这就如同我们遴选临床名匠一样,候选名匠展示出来的技术是否安全,操作标准是否规范,是否适合传承等是我们主要的衡量依据。
针灸医学是一门传统医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各地的民众,针灸必须与现代化管理接轨,而标准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艾茸中医平台创始人郭强中博士就互联网时代医患关系发表观点
艾茸中医平台创始人郭强中博士表示,最近的几年,针灸推拿在市场上是一个非常兴盛的行业,需求量每年逐步增加,呈现出需求旺盛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患者与医生的连接,这也就是互联网存在的最大的意义。患者可以从互联网快速联系到医生,医生也能将治疗技术和心得分享给患者,医生也能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患者的关注。把他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色通过互联网将它传播出去。互联网在此时主要扮演桥梁的作用,承接这样的需求。
金华佗中医联合创始人高志伟就师承发表观点
金华佗中医联合创始人高志伟认为中医师承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首先,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最好的模式之一,成为中医界共识,根据对30名国医大师的成长分析,其中93.3%的国医大师在正式执业之前有师承经历,也更印证了师承是成功的传承模式。
其次,师承培养是供给侧的需求,截至2016年,全国中医生仅38万人,每年院校培养约2万,根据《中医药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医生需要达到100万,这意味着约20万以上需要师承等多种模式培养,是国家中医培养的战略需要。
第三,师承教育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卫生部52号令》、《中医药》、《卫生部15号令》,是师承培养模式明确的法律保障。
金华佗有幸参与广东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深感历史使命与担当,为名医大家招收弟子,继承名匠医技和医德,培养更多中医、更多名匠,是金华佗中医的价值愿景。
记者手记
在有限的时间里,论坛上每一位嘉宾们未必把每一个话题都谈透,但是每一个话题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很有意义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和实践当中,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能让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能把握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