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村】用针炙治病应该注意什么?

作者:宇洋 2017-07-04阅读:1419次

说起来,针炙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针炙治病方法,学习学习做法,就可以针炙。所以许多人都会给人扎几针,灸一灸。但是要针炙好,不出毛病,针炙的时候有些事情应当注意。

首先,针炙不能乱用,要根据病症和病人的情况选用。一般身体壮实或得病急、病期短的人,应该多用针,少用灸。发烧的病人,只能扎针,不能灸,针可以扎得重一些。身体虚弱或久病的人,适合多灸少针或者针炙并用,不论是扎针还是灸,都应该做轻一些。年老体弱的慢性病人,特别是经年咳嗽气喘的病人,没有把握的话,最好不用针法治疗。如果一个人同时得了几种病,应当先治主要的。每次针炙的时候,配穴不需要很多,一般四五个穴就够用了。对于没有经验过的特殊针法,或者容易出危险的部位,不要轻易试用,免得出危险。

第二,要根据扎针的部位,病人的胖瘦,选用针的长短,如果扎同一个穴位的两侧,选用的针要一样长。身体强壮的人,用的针可以略微粗些;身体虚弱的人,要用细针。选好的针要仔细检查过,看针丝、针尖有没有损坏。

第三,扎针的部位最好用酒精消毒,针也应当用酒精泡半个多小时以后再用。如果没有酒精,也用温水或白酒擦洗扎针的部位,把针放在火上烧一烧再用。

第四,针不能扎得过深,特别是胸、背、肚子和脑后脖子上这些地方不能深扎,没有经验的人,最好不在胸和背上用针。对小孩应当浅扎,不留针。孕妇也要浅扎,肚子上的穴和合谷、三阴交等一些感觉大、容易产生疼痛的部位不要用针。没有扎过针的人或者对针炙害怕的人,一定要向病人解释清楚后再下针。下针也不要过猛,应该随时问问病人的感觉,如果病人感觉头晕、恶心、想吐、出汗等,要马上拔针,让病人躺下,稍喝点开水,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在留针的时间内,扎针的人不能离开病人,要随时注意病人的情况,防止意外事件,造成危险。

第五,扎针前后应当休息半个多小时,特别是刚干完活儿,不能马上扎针。病人在生气、着急、惊吓、过度劳累、太饿、太饱等的情况下,都不能扎针。因为这时候扎针不能治好病,往往还会引起晕针,甚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当然,对某些急诊,应当立即治疗。

如果发现病人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突然昏倒等,这是晕针现象,要病人躺平,用针扎他的人中穴,还可以再扎一些别的穴位。这样做了以后,仍然没有效果的话,就要马上请医生急救。

第六,如果下针过猛,病人受到的刺激过重,肌肉突然收缩,或者身子动了,碰了针等,都会把针弄弯。这时候要慢慢地顺着弯的方向把针取出来,不能使劲拔,防止把针拔断。肌肉缩得太紧的时候,要多留一会针,在针的附近轻轻按摩,或者灸一灸,或者再扎一针,就能够把针取出来。

万一遇到针断了,不要惊慌失措,告诉病人不要乱动。如果断针比较长、离表面近或者露在皮肤外面一点的时候,马上用手从两面按住,将针托出。如果折断的是针尖,可以不去管它,过几天就被皮肉组织包围,不会走的很远,更不会跑到心脏里去,完全没有危险。当然,针断到重要脏器附近或者影响活动,感到疼痛的时候,应该请外科医生动手术把它拿出来。

第七,关于灸,比扎针容易掌握也比较安全,注意事项除前面第一条说的那些以外,灸的时候要掌握火候,一般使病人感到温热、皮肤发红就可以了,不能烧伤。如果使用“瘢痕灸”法,要把穴位的皮肤烧伤一点,应当事前向病人讲清楚,这种灸法一般不能轻易用。另外,长毛发的地方不能用灸,其他像脸面、脖子、大血管和粘膜附近不能灸,因为在这些地方灸容易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