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小学5年级开始统一使用《中医药与健康》,此事引起了网民热议。
反对方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给孩子灌输不能用科学实验证明的知识,就是误人子弟。
支持方认为:中医是传统文化,让下一代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
一直以来,中医药备受质疑,引发不少争议。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演讲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这无疑给濒临信任危机的逐渐衰落的中医药打了强心针,让更多的中医粉向老祖宗致敬了!
其实,传承中华文化没错,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选择教材的原则。
中华文化有京剧、麻将、周易、茶道、围棋、中国象棋、书法、中国画、武术等等,难道也要学生去学习呢?
如果靠政策保护和民族感情来振兴中医,靠强制学生从小了解中医,长大认同中医,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初中名著备考篇目。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里,鲁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揭示了陈莲河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庸医用原配的一对蟋蟀做药引,点在舌尖的“神丹”、瞎扯前世的事,都是对病人公然的欺骗。
有人会争辩,这庸医误人的事是个别现象。但此文和《中医药与健康》对比学习,学生会作何感想?
方舟子博士曾提出了“废医验药”的观点。
他认为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弃其非科学性的理论的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是否适宜学生学习,除了教材,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授课教师。
据悉,浙江省急急忙忙组织中医师编写教材,匆匆忙忙组织科学课的教师进行了一天的中医知识的培训,就给学生开课了。
很多科学课老师对中医是一无所知的,这样的催促培训,老师上课就只能照本宣科了。
没有一点科学态度,这样的学科教学靠谱吗?
如此迫不及待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次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了。
此教材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主编,据方剑乔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该项目受到省财政厅的支持,每年会得到五六百万元拨款。难道这是一块肥肉?个人自己脑补。
最重要的是,当代学生理应培育科学精神,而不应该是似是而非的强制的盲目学习。
中医药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学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些中医药知识和科学是相违背的。比如“吃肾补肾”、“青少年患糖尿病是因为饮食无度”、“恐惧伤肾”、“思虑伤脾”,学生应该学习科学的生理解剖知识。
靠中医来传递科学价值和精神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前提是所学知识必须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应该以现代医学为依据。
科学的标准应该用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来衡量。
我们不能用孩子来做实验,不能先入为主,强迫孩子接受争议性如此大的中医课程。
总而言之,《中医药与健康》不宜做中小学生的教材,反而《急救知识》、《预防性侵犯教育》更应该进课堂。
我们不能把拯救中医的任务强加到学生们的头上!
我们的教育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能害了孩子!
——谢谢关注点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