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配穴,就是利用某穴与他穴的治疗特点相配伍,相互佐使而形成某种独特的治疗功效,就像药物的配伍应用一样,分君药和臣药,君臣相配,可以使疗效更加显著。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针灸名家胡荫培先生对足三里穴的配穴经验。两穴配合,疗效更显神奇!
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有升阳益胃之功效,三阴交有滋阴健脾之功用。两穴阴阳相配,是治疗脾胃虚寒、气血亏薄的重要方法,是治疗虚损类疾病不可缺少的用穴。
临床上也见到胃强脾弱、阳亢阴亏的患者,治疗时,在补阴的同时,也一定要清导,也就是补三阴交,泻足三里,才能取得疗效。
还有阳虚气乏、风温客邪成痹、腿脚麻木疼痛等病证,那就一方面用足三里来振阳气,一方面用三阴交来和阴血,相互配合可以起到舒经理痹的作用,其功效也是非常明显的。
足三里阳陵泉
阳陵泉为胆经之关键,足三里为胃腑之枢纽。两穴相配,泻阳陵泉可以用来肃清清净之府,平肝火的横窜上逆之势,输导胆汁入胃,用木疏土,从而完成胆为中精之府的功能。再泻足三里可以用来导胃中的浊气,宣通胃阳,以取得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的效果。凡是木土不和之病,如中消停痰、吞酸口苦、泄泻呕吐等病证,应用此法(泻阳陵泉、足三里)自然可以烟消瓦解,饮食也因此而通畅调和。
而且阳陵泉为筋之会穴,有很好的舒筋利节、搜风祛湿效果;足三里也有通畅活血、渗湿散寒的功能,两穴相配还可以治疗诸痹、膝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等病证,这未尝不是针法的妙用。
足三里中脘
中脘、足三里相配却可以专门调理胃腑,并兼治腹中的一切疾病。以中脘为君,是因为中脘是六腑之会穴,也是胃之募穴;以足三里为臣,可以辅助中脘安胃。
如果辨证属于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胀痛积聚、或停痰蓄饮病证,治法则应补中脘,以壮胃气、散寒邪,泻足三里,以引胃气下行、降浊导滞,并辅助中脘以改善胃的水谷运化功能。
如果胃腑燥化太过,出现消谷引饮、呕吐反胃病证,治疗时则中脘可酌用泻法。
至于霍乱疾病,总是由于忧愁之时,饮食不节,暑湿污秽,扰乱中宫,以致清浊不分,阴阳混淆,上吐下泻,腹中疼痛,而挥霍变乱。治疗霍乱需要先刺出恶血,以祛除暑秽邪气,然后补中脘以升清阳,泻三里以降浊,中气调畅,阴阳续接,霍乱即愈。
还有胃病而兼有他症的,处方治疗必须进行穴位加减。如下元虚寒,则补气海;上焦郁热,则泻通谷;脏气衰微,则补章门;肠中停滞,则泻天枢,或加上脘,或去足三里等。
足三里合谷
合谷、足三里二穴皆属于阳明经,一个在手阳明大肠经,一个在足阳明胃经,上下相应。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能升能降,能宣能通;足三里为土中真土,用补法可以益气升清,用泻法可以通阳降浊,两穴相互配合,可以肠胃并调。
如果是清肠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病证,则补足三里,以辅助合谷升下陷之阳,使胃气升则饮食自进。
如果是湿热壅塞,浊滞中宫,或者因宿食停滞,出现腹胀、噫哕病证,则泻足三里,引合谷之气下行以导浊降逆,这样肠胃调和而气机通畅。
以前的贤能医士在调理肠胃时,通常以宣通肠胃为胃腑之法,针灸临床治疗确实也是这样。
足三里(二穴)
五脏六腑,都依靠胃气的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胃气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主消纳。只有胃气盛,饮食才能通畅,营养才能周转,否则脏腑失养,精气不断衰竭。胃属戊土,足三里属合土,故足三里为土中真土,胃的枢纽,后天精华的本源。诚如先人所言“诸病皆治”,这是因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我用足三里来壮人身的元阳,补脏腑的亏损。凡是寒气积聚的癥瘕,都可以取足三里来温化寒积。
因湿邪侵袭而引起弥漫肿胀,也可以取足三里以燥湿消肿。
足三里的升清降浊之功和导痰行滞之力,并不逊色于补中益气、升阳等方。
足三里劳宫
劳宫属手厥阴心包经,性清善降,可以调理劳役气滞,疏散七情郁结,尤其善于清理胸膈之热,引导上焦之火下行,与足三里相互配合,可以大泻心胃之火,挫其上逆之势。
凡是结胸、痞满、呕吐、干哕、噫气、吞酸、烦倦、嗜卧等病证,治疗立竿见影,针灸大夫不要不重视其疗效。
本文选自《北京针灸名家丛书:毫发金针——胡荫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钮雪松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