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六科准绳》、中医名家赵炳南用药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困扰无数人的常见皮肤病——荨麻疹。这里,我们尤指顽固不愈的慢性荨麻疹。
闲言少叙,先把一张治疗此病的经典好方奉献给你——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鲜皮15克,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5克,川槿皮9克。每日一剂,分为两次分服。列位看官若想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疗效。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精诚名医汇”为您介绍的每一张方剂,要么为上古经方,要么为当代临床大家的经验良方,要么为中医学界所认可的民间简方和偏方,有着严格的出处和实践检验。比如说上面这张方,乃是我国中医皮肤病的当代大家赵炳南先生的经验方,临床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卓著。赵炳南先生的生平事迹,“精诚名医汇”受篇幅所限,就不和大家赘述了。总之,列位看官记得,中医治疗皮肤病,赵炳南先生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其学术思想和高尚医德,令人敬仰。
此方到底有什么精义呢?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这慢性的荨麻疹,到底是怎么得上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祖国传统医学早有定论,这就是内蕴水湿,外感风寒,夹杂于皮肤,日久化热,使得诸邪并起,发于皮肤。也就是说,内有水湿乃是致病的根源。
列位看官,这身体里有水湿之气,怎么就会诱发荨麻疹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话说这一个人的毛孔,存在意义之一,就在于向皮肤外排泄杂物和废物。但是,就像交通要道需要避免阻塞一样,如果身体里的废物杂物太多了,堵塞了毛孔,事情就不好办了。而体内的湿气,作为一种常见的身体“废料垃圾”,在日益积累增多的时候,就容易无法从毛孔排出,拥挤在皮肤处了。这个时候,如果夹杂寒邪、风邪,我们的皮肤岂能不出现问题?
所以说,为身体排出湿气,真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调理慢性荨麻疹的捷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上方的精义了。
列位看官,你先看那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四味药。其中赤苓皮,为中药赤茯苓的皮。茯苓是利水的要药。赤苓皮自然有利水消肿的功能。那冬瓜皮,大家都很熟悉了,乃是利尿祛湿的常用中药。扁豆皮呢?能健脾利水。那大腹皮,功在下气宽中,行水消肿。可见,这四味药都是健脾、利水、清肠胃积滞的良药。在这里,它们作为主要治疗班底,解决水湿内蕴的根本问题。
四种“皮”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其他七种“皮”。个中妙处,我们一一详说。
却说那干姜皮,功在辛温和胃。为什么用辛温之药?君不闻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吗?我们用辛温之药,不但可以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散湿行气,对湿邪的排出很有意义。
却说那白藓皮和川槿皮,更是妙趣横生。白藓皮也称白鲜皮,性味苦,寒,入脾、胃、膀胱经,功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本草正义》说它“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可以胜湿,又可以通络,用在这里自然恰当。还有那川槿皮,功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这两味药合在一起,主要的作用在于祛风、解毒和止痒,为治标的良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缓解症状。
还有那桑白皮和地骨皮,可谓剑走偏锋。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功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肝、肾经,功在凉血除蒸,清肺降火。这两味药都入肺经,有泄肺清肺的功效。用在这里什么意思?很简单,肺主皮毛。清肺,可以清皮肤,这一点不难理解。
最后,我们加一点五加皮来去风湿,活血化瘀,用牡丹皮来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整张方剂的治疗思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列位看官,据医案记载,如果患者遇冷发作病情,我们重用干姜皮。如果患者遇热发作,我们去掉干姜皮,另加干生地15克。如此一番化裁,效果喜人。
列位看官,方法就为您介绍完了。由于每位患者的体质不同,您想借鉴应用,不放先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此方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历经多年的临床检验,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