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被资本热捧 会是实体零售终结者吗?

作者:新浪 2017-07-06阅读:2048次

被资本热捧的“无人便利店”,会是实体零售“终结者”吗?

进入新零售时代,线下购物体验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在一个无人值守的便利店或小超市,你扫码进门,拿起东西就走人 这一切,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实现了。这就是继共享单车之后,有望成为下一个爆炸性新型业态的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究竟有多火?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无人零售领域发生了两起融资,金额超1亿3千万人民币。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也来给无人便利店加了一把劲,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呈现在名为“淘咖啡”的快闪店中。此外,娃哈哈也宣布要3年开10万家无人店。

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刷新着消费着的认知,使未来商业场景又多了一种可能,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与实体零售、电商比肩的“第三零售”业态。无人便利店的消费体验真的好吗?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无人”是噱头还是发展趋势?风口之上,质疑频出。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无人零售来说,技术尚不是最大的问题,必须满足“低成本”和“高稳定”两个要素才能真正促使无人零售从概念落地为“用户购物场景”,而打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场景是无人零售长久生存下去的关键。

市场:无人便利店被资本看好

6月28日,“F5未来商店”对外宣称,获创新工场3000万元A+轮投资,融资将用于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打磨和快速布店。此前,F5已获得创大资本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TCL创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据公开资料显示,F5试图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并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

继“F5未来商店”后,另一家无人便利店企业缤果盒子日前也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据了解,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开启针对一线城市的大规模人流测试。在超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据缤果盒子官网显示,目前盈利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销售利差收入、渠道变现价值、现金流再利用。

不久前,娃哈哈和阿里巴巴支持的研发无人零售店铺技术的深兰科技签订了一份“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协议。随后,乳业巨头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而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宣布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首先呈现为“淘咖啡”快闪店,“淘咖啡”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50人以上,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官方宣传视频显示,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同时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然后通过闸机开始购物。而离店前,消费者需经过“结算门”: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的离店需求会自动开启;第二道门开启后就将完成扣款,此时一旁的提示器会告诉用户“支付宝共计扣款XX元”。结算时,若消费者试图作弊,例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毁电子识别码,则被视为不良记录,并会影响下次购物。

不到一周时间,两家无人便利店企业获得融资,资本相继入局,加上娃哈哈和阿里“助阵”,这把火彻底被点燃了。资本为何热衷进入无人零售领域?创新工场华南区投资总监熊昊表示,当前我国处于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期,无人值守便利店可以差异化切入并且竞争,市场相对空白,无人便利店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单位面积盈利能力较好,模式和产能均有利于快速扩张。

体验:多种商品补货不及时

从亚马逊的Amazon Go到阿里的淘咖啡,无人便利店似乎已成“香饽饽”,那目前被资本力捧的无人零售的消费体验究竟如何?7月2日下午,南方日报记者来到广州塔下新开的“F5未来商店”,进门左手边是一面由各式饮料和零售组成的商品墙,墙面顶端写着两行大字“全自动机器厨房封闭无尘环境内现做鲜食,每件食品独用生饮水蒸、煮,杜绝人为与环境污染”。

总体来看,“F5未来商店”主要由四台机器设备构成,一台快消品售货机,主要售卖罐装饮料等标品;一台鲜食商品售货机,售卖车仔面、鱼蛋等鲜食;一台冲饮售货机,售卖咖啡等饮品;以及一台自动餐桌清理设备,看起来科技感十足。记者在菜单看到,店内提供的鲜食品种丰富,包括车仔面、饺子、广式点心流沙包和牛肉球。

F5商店目前提供三种购买方式,一种是通过移动端下单,到临近的F5门店取货;第二种是通过店内的自助终端下单,机器出货后取货;第三种是通过店内的商品墙扫码下单,机器出货后取货,三种购买方式均由用户自助完成。记者扫描商品右下角的后,自动跳转到了“F5未来商店”的微店页面,但记者尝试扫码5件产品,每件商品都因为没存货导致交易市败。“什么都没货,还想来体验一把呢。”店内另一名消费者也遭遇了这一尴尬,他想购买的三款木糖醇都没有货。

另一位消费者小张则顺利取到了自助购买的鱼丸车仔面,“口感一般,不过居然是从由机器里出来的,而且还热气腾腾,感觉很酷炫。”记者注意到,店内的5张餐椅上都坐满了人,但实际上在店内进行了消费的只有小张,更多人是在充电、上网或者休息。

成本:约为实体便利店四分之一

“未来商店选址广州塔未必是最合适的地方,开在闹市的这家店更适合做商业推广,而生活设施没有完全配备的社区附件反而更需要无人零售店。而且这些新楼盘里住的大多是年轻的白领,对于无人零售这一消费方式是乐于接受。”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据其调研,无人零售是充满活力的市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三方面:第一,零售业态的演变到了无人零售登场的时间,电商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零售领域已经被几大零售集团垄断。同样,目前电商的流量红利渐渐丧失,利用无人零售消化碎片式消费的体量其实不少。第二,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系统为无人零售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最后,商业具有逐利性,无人零售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本,资本愿意在这一领域尝试。

根据缤果盒子的测算,无人便利店在成本方面约为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占地15平方米的盒子SKU与40平方米的便利店基本持平。由于采用无人方案,因此每月运营成本约2500元,低于传统便利店。

“无人零售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助贩卖机,现在自动贩卖机上除了可以买饮料零食外,还增加了流食,可以看到其也在不断扩展品类;二是无人门店,比如无人便利店、无人咖啡馆等,目前也非常火。”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百联咨询创始人、商性学院院长庄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一线城市的主要商圈里,例如广州的天河城商圈 ,开一间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便利店,铺租为70万-80万元,店内配备一名店长和2名店员,店长工资在5000元左右,店员工资大概在3000元,每月人力成本超过一万,加上水电费、维护费用,运营一家便利店的资金起码需要在100万以上,其中人力成本所占比例为15%,在铺租不太高的的三四线城市,人力成本所占比例为30%-40%。

可以发现,无人便利店所节约的人力成本大概只占到15%,而刚起步的无人零售店在科技投入成本巨大,360度感应的摄像头、人脸智能识别系统都造价不菲,两厢抵消之下,无人零售基本是没有赚头的生意,那为什么还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的呢?对此,庄帅表示,资本看重的是规模连锁经营,在连锁经营的模式下,不能从单店模式去看店铺的成本了,这将会涉及多重管理成本,这一成本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技术成本却是在逐年下降的,“比如去年2800元的手机,由于零配件造价的下降,今年就只值1500元了。”

在节约人力之外,品牌、电商、资本界相继加码无人零售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商家对消费核心数据的把控以及品牌自建零售渠道的需要。

“传统便利店里一般是店员报数,由店员记录销售情况,当店员受限于教育水平和市场经验,对这些销售数据并不能做出有效的分辨,这是传统零售的瓶颈所在。”张毅表示,在新零售时代下,各方都在探索如何变现消费数据,无人零售的价值之一是真正利用了大数据做消费分析,在产品上架、货架陈列等方面提供更精确地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消费数据实现智能补货,日后功能更完善后,甚至能为消费者进行定制化提货服务。

“此次娃哈哈和伊利投资无人零售,很重要的一点是饮料品牌在电商上不具有优势,饮料客单价低、质量重、体积大,在电商上销售毛利非常低,而在商超销售成本又太高,而且娃哈哈有扩充零食产品线的战略,电商和品牌是推进无人零售计划是双赢的选择。”庄帅表示,自建零售渠道是这些品牌一直想做的,但品牌在渠道管理上并不擅长,通过无人零售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捆绑,管理精简的同时多了一个供货出口。

庄帅认为,未来无人零售、电商、零售实体店将成为未来并驾齐驱的三种的业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无人零售店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作为功能补充。对于电商来说,无人零售店有可会充当物流配送站的角色,而在寸土寸金的当下,便利店想开进去在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里很难,而“无人零售”、“未来商店”等概念式的店铺有助于购物中心吸引客流,这一点使得无人零售可以在各大购物中心的迅速拿地的原因,在重点商圈占有资源后,无人零售店可以一步一步改善所遇到的问题。

建议:打通用户接触场景

尽管看起来前景无限,但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零售,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根据亚马逊申报的Amazon Go相关专利内容显示,Amazon Go通过特殊的货架来计算用户的购买,比如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但这项技术曾出现无法准确识别的问题,比如无法在20人以上同时进入时保持正常工作,且无法识别出商品被放到错误的货位,Amazon Go在2017年3月就打算在海外开店,也是因技术问题有所延迟。

除开目前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点,产品品类组合也是无人零售要面临的问题,张毅就指出,无人零售店更适合标准化的商品,但无人便利店未来要发展就要强化鲜食类产品,而无人便利店在鲜食的销售、加热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此外,信用问题也是无人售货商店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比如顾客恶意弄乱商品,破坏店内卫生,或者有人故意遮挡住摄像头,Amazon Go的系统就没办法识别出来。

“在一些鲜食需求不大、流动客流大的地区,无人便利店也是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技术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话,无人便利店也将会得到大面积的发展。而大面积的发展,才能够大幅度降低现有的技术成本,就目前的技术成本而言,还只是赚吆喝的阶段。”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指出,自动贩卖机出现的时候,曾被人当成垃圾箱,或者动歪脑筋取货,后来演变成了自动贩卖机前面还要有专人看守,无人零售的发展将面对和自动贩卖机类似的风险,如果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的话,为便利店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因为目前大部分便利店除了高峰时段,平时每店也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我认为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而是‘下N个风口’。如果便利店不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实验、取得经验、对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与进化,那么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永远无法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便利店的功能在于满足顾客既定的消费需求,因为其生存模式的要求,对于效率要求更高,无人便利店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无疑有着更大的优势,但是对于无人便利店来说,技术不是最大的问题,打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场景才是这种长久生存下去的关键。“除了销售外,服务也是进店消费的一部分。人本身的一些作用其实是无法替代的,比如店员的讲解,对身体不方便顾客的照顾等,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消费者在无人零售店买到不满意的商品如何进行退换货也是很大的问题,无人零售还要经历较长一段的市场培育期。”庄帅表示,无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必须满足高频发生的基础民生需求,“低成本”和“高稳定”两个要素是真正促使无人便利店从概念视频落地为“用户购物场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