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推荐:临床常用保肝药该如何分类?

作者: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08-24阅读:3276次

临床工作中,将多种保肝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损伤,但关于如何使用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各种媒介中也出现过五花八门的保肝药分类,但证据选择和评估标准欠规范,存在误导临床应用的情况。为此,笔者汇总了中华医学会等组织发布的肝病相关诊疗/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便于更准确的指导临床保肝药物的应用。

权威推荐:临床常用保肝药该如何分类?

01抗炎保肝药物分类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于2014年发布的«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中对临床中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物进行了明确分类:

权威推荐:临床常用保肝药该如何分类?

02抗炎保肝药物的选择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于2015年发布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对保肝药物的使用做了如下描述:

权威推荐:临床常用保肝药该如何分类?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2010年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指出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明确指出:保肝药物选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酸胆碱、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路径(2016年版)明确指出: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明确指出:应用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保肝抗炎药物: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 、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2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药。

03抗炎保肝药物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主要用药原则

(1)对于抗炎保肝药应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选用,以提高疗效。

(2)不宜同时应用过多特别是同类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3)用药期间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部分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如硫普罗宁可致发热、皮疹等,用于肝衰竭时尤应谨慎并注意鉴别,以免误判误诊。

联合用药

不同药物其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不同,合理搭配可望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3种联用。

用药疗程

一般认为,已取得疗效者,应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推荐应用抗炎保肝药物4~12周后根据肝功能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

4.国家卫生计生委.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路径(2016年版)»

权威推荐:临床常用保肝药该如何分类?

刘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重症与人工肝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内科消化专业博士学位。

来源:肝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