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且有效方法。
但碘造影剂主要经肾脏排泄,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对合并慢性肾病尤其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使肾功能恶化。
因此成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介入治疗的相对禁区。
近日,湘东医院介入团队完成了一例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全程无造影剂介入手术。
(网络图,仅供参考)
来自醴陵的刘先生,今年73岁。4月21日因反复胸痛、胸闷2天入住湘东医院综合内科。经检查,诊断为:
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功能Ⅲ级;
2、多囊肾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等;
3、肾性贫血(中度)。
药物治疗后,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仍有反复。
经充分“水化”治疗后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3支冠脉病变十分严重,闭塞程度达95%以上。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面临着随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风险,生死攸关,患者和家属也非常焦急。
与此同时,各项救治工作随即展开。综合内科蒋新华主任多次与谭艳武等心内介入专家反复分析病情,商讨治疗方案,认为患者必须尽快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但是,患者因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造影剂用量大,较长时间的“水化”治疗可能会使肾功能、心功能恶化,使用造影剂的介入治疗方法风险极大。
患者虽有冠脉搭桥手术指征,经咨询省内权威心外科专家得知,患者虽可以做手术,但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且需体外循环,术中可因肾缺血而使术后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样存在较大风险。
专家组反复评估后决定采用新的介入技术,即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探查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进行无造影剂下冠脉内支架植入。
4月29日上午,以心内科谭艳武副教授为首的介入专家团队,凭着丰富的微创手术经验,借助血管内超声技术,利用细小的软导丝当“拐杖”进行探路。
不到1小时便成功植入支架,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血流,患者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随即消失。
(细小软导丝精准探路)
(支架植入前后对比图)
(手术紧张进行中)
术中及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及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及家属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经过在综合内科病房的进一步观察治疗,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即将康复出院。
拓展阅读
冠脉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的医学成像技术。
冠脉内超声被称为介入医师的“第三只眼睛”。
冠脉内超声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整体提高了冠脉诊疗水平,且基本不使用对肾脏可能造成损害的造影剂,对肾病患者有明显的优势。
在无造影剂情况下,医生难以看到病变血管的走向及堵塞部位,也无法确定植入支架的位置,就像“盲人探路”。
手术全程都考验手术医生手感、经验操作,需要极强的空间操作能力,这对医生要求很高。
(编辑Anne)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湘东医院 综合内科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