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傲梅,很不幸,我和我的母亲、丈夫、女儿、侄子都被糖尿病选中,三代都成了“糖”人。不过我们虽是糖人,但我们一家人重视健康,积极、科学的控糖,并不觉得“糖”了就有什么大不了!我们坚信,阴影的产生是因为有阳光照了过来,只要一转身,我们同样能拥抱阳光,遇见美好!
一、惊恐变自信,血糖认知三阶段
初次与“糖”照面,是多年前妈妈被查出糖尿病,恐惧的直接被吓哭!
多年后,自己也被查出了“糖”,随即就买了糖大夫血糖仪,经济又实惠、好用还不贵,我淡然地面对糖尿病。
近年来,女儿也被查出了“糖”,但是我不像当初那么慌张了。因为我这个当妈的有自信可以帮她控制好血糖!我唯一要告诉他的是“糖尿病也没啥大不了,我们一定可以控好血糖快乐的生活!只愿你以后能找个测糖不要钱的工作,再谈个恋爱,我就知足了!”
总结: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控制血糖
二、面食新做法,全家最爱控糖餐
全家一起控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吃到一块。我们一家能吃到一块去,但都是爱吃面食的人……经过摸索发现在面粉里添加豆粉及玉米粉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精面:豆粉:玉米粉=2:1:1,这样的面粉做出的面食不仅升糖慢,口感还更好,现在成了咱家最爱。如果吃不到一块怎么办好?也很简单,做两份嘛!
总结:选择主食记住一点:“越粗越好”,越天然加工程序越少的越好。推荐全麦杂粮:小米、薏米、燕麦、玉米、糙米、黑米、大麦、藜麦和荞麦等。还有薯类、杂豆。减少白米饭的量,增加全麦杂粮杂豆的量来代替。
三、懂糖不纠结,克制血糖稳
记得第一次测糖时的窘境,我将血滴在试纸上,结果怎么都不出数据,找来牙签涂抹也不行,急的我血糖飙升了几个点……都是无知惹的祸啊……
现在也经常看到糖友嚷嚷测不准,结果一问,氧化酶法的试纸都开瓶半年了,还有用两台血糖仪比对的,相差0.7直呼不准……看来各种犯傻的都有,比我厉害得多啊……
我老妈,虽然比不上现在很多人学历高,但她很爱学习也很懂得克制,每餐定量8分饱,绝不多吃一口,也不少吃一分。比如吃饺子,她一般只吃8-10个不多吃,就算偶尔在外就餐也不因美酒、美食而贪吃……现在我女儿都被她带的克制了,不在嚷嚷吃零食了。
总结:糖尿病饮食控制,最关键是控制总能量,而不单单是控制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薯类、甜食、水果、饮料),脂肪和蛋白质同样会影响血糖水平。适宜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在此数值上下浮动10%的范围内,均为“适宜”。
四、勤测明变化,稳糖有方法
控糖这些年,最疏于测量的就是老公与侄子。医生的嘱咐在他们看来就是左耳进,右耳出……生活中像他俩一样的懒糖友不知多不多,但好在他俩用了糖大夫血糖仪后有了变化。名医讲座、小课堂等的学习慢慢的让他们懂得了测糖,孩子他爸甚至还“爱”上了测糖,现在每天至少会测4次。
老实说,测得太少根本不能了解血糖控制的波动与趋势(如1月测1次),但测得太多又挺费钱的。
总结:依据自身病情适当测量。推荐每周测一个全天特征血糖(空腹、餐前、餐后2H、睡前、凌晨),以便医生诊断参考与摸清自己的血糖变化。
五、重视健康,提前预防
为人子女,我们愿为父母买单;为人父母,我们愿为子女买单。所以,我们送父母各种吃穿物件;送孩子各种培训班……我们以为这就是为他们好,但我们却忘记了健康才是本源,就像健康时想不起头痛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宁愿花上千块去买件衣服,也不愿花几百块钱去买个血糖仪,甚至不愿意花几块钱买条试纸测试的原因吧。
总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没有生病时定期运动加上周期性的监测(1周\月\年,1次),可以及时的掌握健康状态,防范于未然。
因我们是糖人家庭,所以更珍视健康,愿你也如我一样,关心健康!珍惜健康!
本文来自糖大夫糖友团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