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作者:娇娇妈聊教育 2017-10-28阅读:5415次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高压学习压垮孩子

最近,看到摄影师张伏麟的一组学生纪实作品——《减压,冲不破的网》,深刻的反应了当今中小学生课业的压力。

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因写字过多,手上竟有了老茧;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清晨,一位小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大书包,手臂上还挂着一个袋子,袋子里的书是放学后上补习班要用的;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星期天,一位小学生一边练舞压着腿,一边写作业;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少儿音乐演出前,两位小主持一边写作业一边化妆;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一名感冒发烧的小学生在医院输液中心边打点滴边做作业······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落后就要挨打”

“赢在起跑线上”

“成名要趁早”

“优胜劣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不努力,你就考不到好的学校,考不到好的学校,你就完了!”

这些口号式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社会家庭无时无刻充满着焦虑。

为了让孩子的起点高一点,再高一点,家长和学校莽足了劲地把孩子往前赶。

而对于默默承受着高压学习的孩子来说,最终不是突发猝死,就是走上逃学之路、离家之路或轻生之路。

2017年4月,深圳一名高一女生学习压力过大,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后,选择服毒自杀。留在书包的纸条上还不忘和父母解释:我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

2015年,河南南阳15岁学生因熬夜写作业猝死在课堂。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事情发生后,父亲发文追思忏悔:每天睡眠那么少,还无形中增加你的学习压力,更不该面对你的累过多鼓励你做坚强男子汉。愿天下父母别再给孩子加压了,还他一个自由轻松的童年!

然而,逝者已逝,当事人也只能追悔莫及!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重视孩子的累,孩子天生不撒谎

中国孩子到底有多累?

据调查,当前中国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各种兴趣班或补习班,平均一个孩子每周要上三个补习班或兴趣班,最忙的孩子一周要上九个补习班或兴趣班。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大人上班周末不休息,都会苦不堪言地喊累。而这些还处在发育期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被学校高压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周末还要奔波各个兴趣班或补习班,增加额外的课业量。

这种密集强度的学习带来的劳累可想而知!

然而,我们的家长大多如同上文新闻案例中的爸妈一样——不重视。

每当孩子叫“累”的时候,他们要么鼓励孩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男子汉,不叫苦不叫累”

“先苦后甜”;

要么就打压孩子:

“累什么累,这么点作业就叫累,你就是懒!”

“真没用,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学习从不喊累,就你天天喊累!”

有些孩子实在不堪这种学习压力,于是哭闹着不去上课。

家长看拗不过孩子,最后还是会以已经交了学费,让孩子坚持学完一年。

而那些最后妥协的孩子,为了缓解自己这种劳累带来的苦闷和压抑,往往都会想方设法撒谎逃课或以各种反叛、不耐烦的行为来对抗。

教育作家尹建莉说过:如果没有诱因,孩子没必要拿撒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不会撒谎。

如果在孩子的学业上,你发现他拖延、磨蹭,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不要怀疑,他正承受着学业带来的痛苦。

一定要学会重视,只有重视,才能避免孩子发生不幸或走上极端道路!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只要不坏,允许孩子不乖

孩子承受着压力和痛苦,不被重视,会发生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某种压力刺激过多、过强,导致心理极度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疏通,就会一直压抑在心里,导致心率过快,心肌缺血,最后猝死。

所以,每次看到那些因为孩子叛逆而苦恼的家长,都很想说:还好,孩子不乖。

不乖,说明孩子发泄出来了。他在尝试和父母沟通,尝试找到一种方式既向父母传达讯息,又能缓解自身的压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叛逆”是一种自救行为。

然而,如果在孩子传达信息之后,家长依然秉承着“这孩子不乖,我一定要压制他、严厉教育他”的想法,这无疑是在把孩子往绝路上逼。

今年8月份,安徽宣城一14岁男孩不堪母亲对学业的严厉要求,在家门口将亲生母亲杀害,这就是不理智的严厉教育代价。

更多时候,孩子传达叛逆信息,是他在寻求理解和尊重。

在没有原则性错误、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拥有试错、犯错、不听话的权利。

上不上兴趣班,他决定!

作业写不写,他决定!

未来选择什么专业、职业,他决定!

只要他自己认定的路和选择,家长可以分析利弊给予参考,却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

路让孩子自己走,只要明确告知他,无论做什么决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要孩子不坏,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不乖!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家庭教育的悲哀:让孩子累死在补习班上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何必赢在起跑线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的慢的艺术》中说:我们当前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

我们都怕慢而耽误孩子的前程,却忘了,人生这场马拉松,一开始谁快谁慢真的无所谓。

因为决定这场赛程结果的因素,一直都是饱满的精神、体力、耐力以及爆发力。

姜子牙72岁才遇到周文王受到重用,多年潜心积攒的军事才能、治国才能一并得到施展。最终成为了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李安导演44岁才完成《推手》的剧本,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截止2013年,57岁的他已拦获了世界各电影颁奖上大大小小的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他们没有以速度取胜,而是以体力和耐力做基础,最终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攒的才能一并爆发,达到了世俗眼中所难以到达的高度。

而反观那些早早成名、曾受万人追捧的神童们。

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魏永康,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

而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因为多门成绩零分,也被学校“责令退学”。

他们可谓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最终却也因为自身积攒的能量不够而返归平庸。

儿童文学作家萧雨说: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所以,请把天真快乐还给孩子,别让孩子太累了!

起跑线上,输就输吧!相比起世俗里的成功,他们更需要一个快乐简单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