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及行为主义疗法大行其道之时,以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学派从未消失。
其中有一个人独树一帜,立起了一面大旗。一个人,就是一只军队。他就是佛洛依德。
佛洛依德用他的躺椅,观察、分析、总结,得出了一套心理学理论,应用这套心理学理论进行治疗的技术被称为精神分析。
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呢?主要是潜意识。即便没有学过心理学,也都能叫出意识、潜意识这样的名词,这就是佛洛依德的功绩。他不仅影响了整个心理学,而且影响了文学及电影等艺术。
他用冰山来比喻一个人的意识,冰山表面的是能被感知到的“意识”,而那下面更庞大的部分,则是潜意识。意识似乎是人行动的直接原因,而潜意识则是根本原因。这庞大的部分,即人的本能。
那么,为什么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行动,有时候爱,有时候又不爱。这是因为,在潜意识与意识的撕裂下,人已经分裂为“多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要快乐,超我要道德,自我平衡两者。
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导致一个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综上,佛洛依德的结论是,只要分析出自己的潜意识,让他显现出来,就可以不再受莫名冲动的驱使,因而得以治愈。潜意识会通过很多形式现身,比如梦,口误等。所以精神分析常常会解析梦,并使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让来访者自由发挥。同时,还会重视没有说出口的信息。这些都成为分析的素材被加以利用。
精神分析因此成为一种很难被驳倒的理论。比如,如果你质疑说这不是我的想法,精神分析可以说这是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当然你自己不知道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这时候跳了起来:不对不对。
他们说,行为主义用动物实验预测人类行为,是在贬低人的行为。再者,怎么能通过行为预测心理呢?比如,母亲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脸红了,请问:究竟是因羞愧脸红,还是因愤怒脸红?
他们说,佛洛依德用动物本能来解释潜意识,是在贬低人的意识。而且,佛洛依德过度强调个人,而其实最有力量的应该是人的生存环境。
人本主义代表之一的马斯洛提出过三条纲领: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负责。
自我选择是说人都拥有自由意志,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自我实现说的是自由选择的目标,人的动机在哪里?满足需求。马斯洛用了一个需求层次来表明这些需求,人总是从低级需求走向更加高级的需求。自我负责是对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在这一条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有分歧,有些强调对自己负责,有些强调社会责任。
在疗法上,人本主义相当佛系,强调的是“中立”。
对来访者的态度是中立的,不会进行随意评价,而且他们企图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不是医患关系。他们也不会进行指导,而是强调发挥来访者个人的力量。所以,在一个人本主义治疗的过程里,你不会听到很多话,更多的是“嗯”,“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有一个学派应运而生,认知心理学。
与人本主义强调动机不同,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过程。他们深受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就像计算机的处理过程,感知到信息,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然后得到结果反馈。
这就不奇怪会有ABC理论了:人的反应C不取决于刺激A,而是取决于信念B。所以,认知疗法的努力方向在于改变一个人的信念。
据说,认知心理学家,ABC理论的创始人埃利斯,在治疗的时候,会激动地抓住来访者的胳膊,大声叫喊,要他放弃自己的错误认知。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都是如今心理治疗界的主流理论,而作者认为,仍然是不够的。那么,他何以这么坚决?
尽情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