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了写稿生涯,被催稿就成了标配。为此,催和被催双方各自发展出了一套十分纯熟的应对技法:你进我退,默契有加。就不能不用催稿吗?就不能积极主动的按时交稿吗? 那得先搞明白,拖稿的人,究竟为啥拖?
一、通过不按时交稿,我变成了对方心里念念不忘的人。此时,拖的不是稿,是关系。只要稿不交,你来我往的关系就不会面临结束,同时,也不得不一直惦记着作者这个人。所以,拖稿在这里既起到了维系关系的作用,也完成了作者希望被人“一直放在心里”的愿望。如果早年有过分离创伤,成年后就比较容易出现拖延的症状。用拖延回避“分离”。
二、通过拖延,我变成了控制事件进程的人。拖延的第二个功能,是实现控制。当我按照对方的时间要求完成任务时,是我象征性的处在对方的“控制”之下,对一个对“控制”非常敏感的人来说,这会让他有失控感。因此,通过拖延,象征性地可将“控制权”夺回到自己手里。最常见的是妈妈催孩子快出门上学,孩子反而越催越慢,“催”是妈妈的需要,而通过“慢”,孩子把控制权夺回到了自己的手里。所以拖延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让拖延者重新找回“控制感”,当然,这种感觉可能是个假象,也会带来很多现实问题。
三、拖延是为了避免不完美。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最怕的莫过于作品被发现不完美。然而只要事情完成,就要接受被检验,因此,通过拖延,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被评价,被发现不足。往往内心中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很容易拖延,通过拖延,可以不必,或者尽可能晚点去面对不完美。
改善拖延症的首要条件,是要去理解“拖延”背后的意义,再为这个意义寻找更好的现实表达方式。如果没有理解而一味自我攻击,反而可能会加重拖延的状况。
文/ 李煜玮(精神分析传播导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