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患者冬季食补中医调理宜固护“三气”

作者:俞雨生大夫 2018-01-11阅读:5811次

俞雨生点评

李建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也是我的朋友。李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医治疗的研究,尤其在肾脏保健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他常年奔走在皇城内充当御医角色,对如何科学地运用食疗养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我专门请他为本公众号撰稿,让更多的肾病患者受益于他的食疗良方。李教授非常爽气,很快提供他的冬季经典食谱,相信会给广大肾友们带来极大的帮助。如果你们满意请给李教授留言点赞!

作者简介

李建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完成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科委等各级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研究课题16项,发表文章26篇,参编专著多部。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乏力、疲倦、腰膝酸痛、尿多或少尿,或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烦躁、面色苍白、皮肤粗糙或有瘙痒等症状。慢性肾脏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于“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或“溺毒”等范畴,并没有明确对应的病名。其是由于久病体弱,脾肾虚衰,气化失司,湿浊尿毒无所泄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脾肾,可涉及肺、心等脏腑。

慢性肾脏患者冬季食补中医调理宜固护“三气”

既病防变,饮食调节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流行性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1.8%-13.0%。故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除却药物及透析等“治”疗手段外,慢性肾脏病的“防”主要关注于“既病防变”,饮食调养则是一种非常有效防病的方法。

目前正处于冬季,气候寒冷,水气旺盛,若素体阳虚,或久病损阳,多在阴盛之冬季发病,及所谓的“耐夏不耐冬”,所以不少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在冬季病情反复或加重,那么该如何在冬季通过饮食来防病呢?冬季万物静谧闭藏,属阴中之阴,同气相求,借自然界阴阳来补益人体,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食补应选择补阴潜阳的膳食,以利于阳气潜藏、阴气积蓄。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是脾肾亏虚,其冬季饮食调养应注重温养脾肾之气,同时固护心肺之气,采用中药食疗补“先天之肾气”以固本培元,补“后天之脾气”以滋养五脏,补“卫气”以扶正固表为调补“三气”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属性的食疗方法,通过脾胃的运化将食物的效用引向机体脏腑。

本文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特点,列举中医食疗之“调补三气”的几种简单的药膳做法,供大家参考。

百合地黄粥

用料:百合30克,生地30克,枸杞子12克,枣仁10克,粳米适量。

制法:先将百合、生地、枸杞子、枣仁加水煎煮40分钟,取药汁与粳米一同煮粥,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用料中百合、生地是百合地黄汤的组成,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的效果。

适用症:适用于阴虚有热的慢性肾炎或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可见小便不利,大便干,或有尿急、尿痛,兼口渴、心烦、失眠等症。

慢性肾脏患者冬季食补中医调理宜固护“三气”

真元粥

用料:熟地40克,当归30克,黄芪30克,粳米适量。

制法:先将熟地、当归加水煎煮40分钟,取药汁与粳米一同煮粥,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用料中熟地、当归是真元饮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补益肾中阴精的作用,亦可以起到阴中求阳的效果,而且黄芪可益气固表以防外感。

适用症:适用于肾阴虚或阴虚及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见水肿,或有失眠、心悸,或有咳喘、胸闷、憋气。

二仙粥

用料:当归30克,大枣20克,党参30克,枸杞子30克,粳米适量。

制法:先将当归、大枣、党参、枸杞子加水煎煮40分钟,取药汁与粳米一同煮粥,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用料中当归、大枣、党参、枸杞子是龟鹿二仙胶的组成,具有补益阴血精髓的作用,亦可以起到阴中求阳的效果。

适用症:适用于肾阴虚或血虚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见腰膝酸软,两目昏花,面色苍白失润,或见小便少。

借自然界中阴气,冬季食补以固护阴气为原则,药膳中可选择补益阴精的方药,如百合地黄汤、真元饮、龟鹿二仙胶等,不仅补肾中之阴气,还可以通过阴中求阳的方法温补肾阳,起到补先天之肾气以固本培元的作用;而且冬季选择粥类药膳,是因为大米,尤其是粳米有着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恰好符合“补后天以助先天”的原则,同时借粥之温暖之气充养机体,起到补后天之脾气以滋养五脏的作用;借助黄芪等补气药物起到补卫气以扶正固表的作用。肾气得充,脾气得健,卫气得固,慢性肾脏病患者便会减少冬季复发和病情加重的可能,所以固护“三气”有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平稳的度过寒冷的冬季。

(李建民,俞雨生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