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在线按+
夏季流水潺潺,冬季滴水成冰,其实就是最明显的“寒则凝,温则行”之理。疾病千奇百怪,总逃不开“寒”这个罪魁祸首。寒则不通,不通则痛,百病丛生。下面这几个穴位,是公认的人体重要暖身穴,由此入手活血化淤、御寒保暖,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消除全身怕冷的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
也可以自制一个小药包,药包内可放四味行气散结、温散寒凝中药:女贞子、白芥子、花椒、决明子。使用前先预热,再用温热的药包对准大椎穴贴敷,可以加快脖子的血液循坏,起到很好的活血驱寒的作用。
取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如果觉得感冒袭来,可用手搓热颈后的大椎穴或直接艾灸大椎穴,能帮助身体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2、能够温暖“关节”的合谷穴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置在拇、食两指之间凹陷处。
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按摩合谷穴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左右,按摩穴位感觉出现酸、麻、胀即“得气”现象为好。(孕妇不要按摩合谷穴)
3、 能提高“耐寒能力”的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足三里是胃经最主要的大补穴之一。《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虽未得长生,亦可保有年寿也。”就是说,平时我们经常艾灸和按揉或敲打足三里,可以有效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4、能给全身供暖的神阙穴神阙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肚脐眼,为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故有“脐通百脉”之说,是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
热敷、温灸这个穴位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寒、爱腹泻、痛经、老失眠的人,要十分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在睡觉前或者空调房里,贴上这些暖脐的药末。这个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
就取三味药:桂圆、艾绒、花椒体积比约 3:3:1,混合后捣碎,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贴在肚脐上便好。
这个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我说参同契》中,道出了一个暖脐奇效方。
在这个秘方中,花椒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桂圆温补心脾,养血安神;两者与温经通络的艾绒相使而用:对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宫寒、痛经、失眠、风寒感冒有很好的疗效。
南怀瑾肚脐贴 | 暖肚脐驱寒气、养生佳品 ¥32 购买
5、消除下肢怕冷的涌泉穴涌泉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按揉可以调节气血睡眠,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经常坚持搓揉此穴必然会促使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的症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