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讲《伤寒论》承气汤前,我们先看一个医案。
一患儿,10岁,2004年10月来诊。半月前感冒风寒,发烧39.8℃,怕冷,随即到医院输液治疗三天,发烧不退,并出现咳嗽、气喘,白天咳,晚上喘,痰多壅于咽喉,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医院确诊为肺炎,继续输液治疗4天,体温降至37.5℃,但气喘不减,痰仍然很多,呼吸不利,晚上睡觉不能平卧在床上。遂停止输液,改用中药治疗,服一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生石膏、鱼腥草、瓜蒌皮、浙贝母、桑白皮、杏仁、桔梗、枇杷叶),效果并不明显。来诊时,患儿气喘、呼吸不利,喉中有痰,辘辘作响,体温37.6℃,其母说早上体温正常,每到下午发烧(患者就诊时间正是下午)。舌苔黄厚而腻。问其大便,其母称干结难下,现又三日未解,患儿腹部鼓胀,按之而痛,肚子里有气转动,欲想放屁而不得,须瞪眼努挣用力向下,始能放出。
既是肺炎咳喘,为什么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药而不效?
看患儿这些症状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肺炎咳喘为什么用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而没有效果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大便干结。这个孩子的大便干结是个热证,是大肠燥热引起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燥热大便秘结不通,就会影响肺气的下降,肺气降不下来,咳嗽、气喘就不可能得到平复。所以,治疗这种肺炎咳喘,其治疗的关键不在止咳平喘,而在于通泻大便,大便一通,大肠蠕动正常,肺气自然就会得到肃降,不治疗喘而喘自平。于是,我采取在通泻大便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平喘的药,用《伤寒论》的大承气汤加瓜蒌皮、浙贝母、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当晚7点,服一煎,大便未下,8点服第二煎,大便仍不下,9点接着再服第二剂,两煎并在一起服用,服后不到半个小时,大便泻下,其母在电话中云:臭秽异常,拉出足有半盆之多,患儿当晚腹胀消除,气喘大减,酣睡一宿。第二天再服一剂,咳喘基本解除,下午测量体温正常。再开清热化痰平喘之剂三剂,病愈。
这是个什么证呢,西医称作肺炎,中医辨证有多种,就这个患儿而言,虽然是哮喘病,但却明显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腹部胀满,每到下午发烧,这种哮喘病已经属于《伤寒论》的阳明腑实证了,也就是中医在治疗这种哮喘时,重点不在于治肺,而在于治阳明腑实。
什么是阳明腑实证
《伤寒论》中的阳明腑实证是常见的一个重要证型。典型的阳明腑实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肠阻塞不通的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或者绕着肚脐一周疼痛,害怕医生用手按自己的腹部;二是有热的症状,病人有发热,口渴,出汗。
阳明腑实的发热可表现有时间性,多在下午发烧,中医叫做“日晡潮热”,日晡是在下午的3~5点,这是阳明大肠主时的时候,此时阳明中的正邪斗争剧烈,表现为这个时间段的发烧,是诊断阳明腑实证的一个关键症状。所以中医在临床上看发烧,见每到下午发烧的病人,就会想到有无阳明病的可能,再结合病人的大便情况和腹部的表现,就可以做出判断。阳明腑实的出汗也有特点,多见手脚连绵不断的汗出,汗出越多,大便就会越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手脚出汗都属阳明腑实证,也有脾热或脾虚寒的,还有精神紧张因素也不属于这种情况。上述这个小儿病案,有大便干结、腹胀,又有日晡发热,符合阳明腑实的两个特点,所以当诊断为本病。
阳明腑实证形成的原因
引起阳明腑实的原因,一般是外感发热,热邪较重入里,或在发热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邪热继续发展,与大肠中的糟粕聚结在一起,就会影响大肠的传导蠕动,导致大便干结,当干结堵塞到一定程度,加上气机不通,就会腹胀、腹痛。上述这个患儿即是先有外感,继而邪热入里到肺,再由肺到大肠,最终导致了阳明腑实证的结果。阳明腑实的形成多见于素体内热的病人。
《伤寒论》三承气汤
《伤寒论》治疗阳明腑实证有三个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药物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小承气汤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
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所谓“承气”,就是承顺六腑之气的意思。阳明腑实证的两个特点都具备了,即既有大便不通的症状,又有发热的症状,两方面都比较明显,就用大承气汤;如果发热的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干结难下,用小承气汤;相反,如果病人主要表现热的症状,24小时持续性发热,心烦,口渴明显,大肠堵塞的症状不甚,用调胃承气汤。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大承气汤基本是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因而可以兼治两个方子的治疗范围。
临床上,许多热性便秘并没有发热的症状,只有腹胀或腹痛,一般属于小承气汤的适应症,所以治疗热性便秘,小承气汤最常用。
大黄的使用
三承气汤方都用大黄,在于大黄泻下大便,通腑泻热。大黄大苦、大寒,可以清除肠中蓄积的粪便,是治疗热结便秘的常用药,《伤寒论》三个承气汤都用了大黄。大黄的泻下作用很强,一般用酒炮制后,泻下作用有所减缓,服后不会出现明显的腹中绞痛的现象。大黄通过刺激肠蠕动泻下大便,使体内的热得以疏通消散,所以大黄常被用于热盛内结证,这种热用一般清热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用大黄泻热。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也很好,可以止痛,治一切瘀血证、跌打损伤。所以《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中也用大黄,目的是活血化瘀。
需要指出的是,大黄能通泻大便,治疗热结便秘证,但若大剂量、长时间的应用,可使大肠神经疲软、甚至麻痹,反而使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像失眠病人对镇静药物的依赖但又不能解决睡眠问题是一个道理。所以,对于便秘病人,一定要辨清原因,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上来就使用大黄通便。即时需要使用,剂量要适中,并且中病即止。
芒硝的使用
芒硝,主要含硫酸钠,属于盐类泻剂,大承气汤中用芒硝,主要在于软化大便,因为芒硝咸味,咸能软坚。现代药理研究解释了芒硝的这个作用,芒硝在肠管内不容易被肠管粘膜细胞吸收,由于钠盐的渗透压的作用,肠管外的水分就被吸到肠管内,随着肠管内的水分逐渐增多,大便自然就软化了,甚至服用芒硝后会拉出很稀的水便。
芒硝还可以治疗咽喉痛、口疮,像冰硼散、西瓜霜里面就有芒硝。眼睛有红血丝,甚至目赤(红眼病),用水化开芒硝来洗眼,效果也很好。
芒硝很容易溶于水,所以这个药不需要煎煮,用热水化开和其它药液兑在一起即可,也可以用熬好的药汤把芒硝化开。
厚朴与枳实治肠胃胀气
厚朴,具有温中、除胀、下气的作用,可以消除肠胃腹腔的积气,治疗腹胀、胃胀、气喘。枳实属芸香科植物,具有行气、下气的功能,可以增强肠胃的蠕动力,与厚朴配伍,是治疗胃胀、腹胀的良药。《伤寒论》里除大、小承气汤外,还有栀子厚朴汤、麻子仁丸方,都是用二药配伍来治疗腹胀或便秘的。
麻子仁丸——承气汤的变方
此外,治老人便秘、习惯性便秘的良药麻子仁丸也可以看作是承气汤的加减变方。
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白蜜为丸。
本方内含小承气汤的方底,可知此方主要是通便用的。麻仁就是火麻仁,又叫麻子仁,属于桑科植物,能润肠通便,就是通过滋润肠道使大便软化,容易排出,与大黄的通泻大肠不同。杏仁主要是协助麻仁润肠通便,同时杏仁还可降肺气,增强大肠的蠕动传导。仁类的药物富含油脂,大多能润肠通便,除麻仁、杏仁外,其他如桃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蒌仁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白芍养脾阴以润肠。蜂蜜也可润肠通便。麻子仁丸《伤寒论》用于治疗脾约证,多见于老年人便秘、习惯性便秘。
张仲景用麻子仁丸治疗病势比较缓的阳明腑实证,被称为“脾约”。所谓“脾约”,简单地说就是脾的运化津液的功能被阳明中的邪气所约束,因脾与胃相表里,阳明胃热势必会影响到脾,热易伤津液,所以会导致脾阴的不足,继而影响脾运化津液的功能,使脾不能将人体津液均匀地布散于全身,尤其是不能运转到肠道,都偏渗到膀胱中,所以就会出现“小便数,大便硬”的症状,小便越多,大便就越干。脾约证没有明显的肠腑气滞,所以腹胀、腹痛不典型。
上述这种境况多见于老年人的便秘、习惯性便秘的患者,这类患者一方面小便频数,夜尿多,一方面大便秘结,经常要吃润肠或用通便的东西,像果导片、番泻叶,甚至开塞路等,虽痛快于一时,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越吃量越大,不但损伤大肠的功能,而且造成心理上的依赖。麻子仁丸治疗这类便秘效果很好。
曾治一高年患者,因腰椎病手术后,渐致大便硬结,最长10天排便一次,但腹部不胀不痛,饮食尚可。小便频数,一天达到十几次,舌苔薄黄微腻,两脉细弱。辨证为脾约证,用麻子仁丸改汤剂加党参、炒白术、茯苓、肉苁蓉、牛膝、怀山药、益智仁等健脾补肾之品。7剂后复诊,病人称大便未下,只是小便次数有所减少(夜尿基本消失),患者见我仍开出原方,就要求我加重泻下药量。我劝他不要着急,不久大便必出。果又服药3剂,电话告知,大便已下,排除顺畅。
后又服7剂,从此大、小便均正常。为什么见到小便数减少就知道大便将要通畅?因为脾约证出现大便秘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内的津液偏渗到膀胱,从而使大肠内的水分减少,故而小便频数,大便干结,且小便次数越多,大便就会越干燥,所以该患者服药一周后大便虽未通,但见小便次数减少,就可以判断出体内的津液正在重新分布,将要还入肠道了,不久大便就会通畅的。这也启示医生,对大便干结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小便情况,从而做出对病情的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