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就是用具有增强人体功能或补充人体营养物质的方剂和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从作用上说,一般可以区分为补阴、补阳或补血、补气等两类。所谓阳或气,在临床上大致都是指人体功能,阴或血,则是指人体中各种营养物质。因此所谓补阳补气,实质上也就是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补阴补血则是补充人体的营养。补法中的补阳补气,与温法在作用上相类似;不同的是,补阳或补气是从根本上补充或增强患者功能,从而逐步恢复患者体力;而温法则多是以暂时兴奋患者功能,从急救衰竭的目的出发。所以温药对于阳虚患者,一般只能暂用,不宜常用;而补药中补阳、补气药对于阳虚或气虚者,则可以常服。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应该把两者区分开。
2.补法的适应症补法的适应症,主要是虚证,不论阳虚阴虚或气虚血虚,总之,凡属衰弱症状,都应当用补法来治疗。从具体临床表现上说,一般常见的适应症有下列儿种:
(1)心悸、怔忡、气短、脉虚、颜面苍白……之类,一般多属心虚的表现。心悸、`匪仲、短气等,多属于心气不足;脉虚、面白等,多属于心血不足。
(2)眩晕、失眠、易怒、筋惕肉响··…之类,一般多属肝虚的表现,常在肝阴不足,水不涵木的情况下发生。
(3)素有腹胀、腹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之类,一般多属脾虚的表现,在脾阳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4)慢性咳喘、痰多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精神萎顿,形容枯稿、口干便难……之类,一般多属肺虚的表现。咳嗽痰多,精神萎顿等,多属于肺阳不振,咳喘无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口干便难等,多属于肺阴不足。
(5)遗精、滑精、阳痰、早泄·一之类,一般多属肾虚的表现。遗精、早泄等,多属于肾阴虚损,阳痰、滑精等,多属于肾阳不足。
3.补法的禁忌症补法的禁忌症,主要是实症和热症。因为实、热症患者,误用补法,常可使症状加重,中医叫做“实其实”,属于原则错误。一般地说,具体有下列几种:
(1)表症未罢者,即外感患者仍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此类患者应绝对禁忌补法,误用会使邪气更盛,使患者病情逆转。
(2)里热正炽者,即指患者里热甚重,临床表现有发热、烦渴、便结、搜赤等病状,也应绝对禁用补法,特别是禁忌补气。因为此时补气,会使患者里热更甚,发生不良后果。
(3)疟痢等疾病的早期,一般认为也绝对禁忌补法。因为此时邪气较盛,补则使之更盛,从而病情加重。
4.补法的运用补法的运用,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其具体可分为补阳、补阴,或补气、补血,或阴阳气血并补三大类。
1)补阳或补气①补心:心气或心阳不足时,在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心气或心阳。例如:炙甘草汤等,便是在心气或心阳不足出现脉结代、心动悸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③补肝:肝气或肝阳不足时,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肝气或肝阳。例如:桂枝加附子汤等,便是在肝气或肝阳不足出现四肢拘急、难以屈伸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③补脾:脾气或脾阳不足时,治疗方面便应补脾气或脾阳。例如:香砂六君子汤等,便是在脾气或脾阳不足出现腹胀、腹满、塘泻、纳减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④补肺:肺气或肺阳不足时,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肺气或肺阳。例如:补中益气汤等,便是在肺气或肺阳不足出现少气、自汗或脱肛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⑤补肾:肾气或肾阳不足时,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肾气或肾阳。例如:金匡肾气丸等,便是在肾气或肾阳不足出现腰疼、滑精、阳痪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2)补阴或补血①补心:心阴或心血不足时,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心阴或心血。例如:天王补心丹等,便是在心阴或心血不足出现心悸、怔忡、失眠、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②补肝:肝阴或肝血不足时,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肝阴或肝血。例如:芍药甘草汤等,便是在肝阴或肝血不足出现肢体挛急或少腹疼痛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③补脾:脾阴不足,胃肠津液枯少时,在临床治疗方面,便应补养脾阴。例如:益胃汤等,便是在脾阴不足或胃肠津液干涸出现倦怠无力,大便干燥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④补肺:肺阴不足,肺中津液枯少时,在临床治疗方面,便应养阴清肺。例如:麦门冬汤等,便是在肺阴不足出现咳嗽、气喘、痰血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⑤补肾:’肾阴不足,真水枯少时,在临床治疗方面,便应滋肾补水。例如:六味地黄汤等,便是在肾阴不足出现遗精、早泄等症状时的常用方剂。
3)阴阳气血并补阴阳气血并补,即补气、补阳或补血、补阴同时并进。在临床上,气虚而血不虚或阴虚而阳不虚的病人,实际上是很少的,因为阴阳气血之间彼此密切相关。所以补法在临床应用上,实际上以阴阳并补或气血并补为最多见。阴阳气血并补之中也要注意到脏腑问题:心脾俱虚者便心脾同补,例如归脾汤,便是心脾同补的常用方剂;肝肾同虚者便肝肾同补,例如归芍地黄汤,便是肝肾同补的方剂,其它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当归补血汤之类的方剂,都无非是气血两补、阴阳同治的方剂。
5.补法的注意点(1)运用补法,首先要重视脾胃的运化作用正常与否,因为任何补药都要经过脾胃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脾胃不能运化,则任何补药都不能产生它的补益作用。所以我们在用补药给患者治病时,特别是应用补阴补血药时,都适当配合一些健胃助脾药物,以帮助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补益药。
(2)补阴补阳或补气补血,虽然在临床上都有其适应症,但由于阴阳气血之间的互根关系,它们之间往往互为因果,阳虚可以由于阴虚所致,而血虚也可以由于气虚所引起。所以在运用补法治病时,必须明辨病机,分析标本,不可只从表面现象上分析问题,机械地对待患者的气虚或血虚、阴虚或阳虚。
(3)凡属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煎药时间不要太短,应该细火浓煎,而且应该温服。
附:涩法1、涩法是什么?涩法,就是用具有固涩作用的药物和方剂,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例如:止汗、止血、止泻等等,都属于涩法。
2.涩法的适应症涩法的适应症,主要是虚症或脱症。凡属虚症在久治无效的情况下,或人体在病因作用下,突然发生的严重虚脱现象,都可以应用涩法作紧急处理。所以,中医书上有“涩可固脱”之说。一般常见的适应症有下列几种:
(1)汗出不止: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汗出不止或冷汗如油,中医认为属于脱症,如果不马上止汗,就会虚脱而死。由于涩法有正汗作用,临床上首先便应该考虑用涩法来止汗,然后再用其它的根本处理。
(2)血出不止: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出血不止,不论其系呕血、泻血、娅血等,中医认为均属脱症,必须马上止血。由于涩法有止血作用,所以在上述紧急情况之下,也要用涩法。
(3)吐泻不止: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吐泻不止,中医认为也属脱症,应该止吐止泻。由于涩法也有止吐止泻作用,所以也用涩法。又如久痢不止,经年累月不愈,虽非脱症,也可在根本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用涩法来处理。
(4)滑遗不止:滑精或梦遗久而不止,也可在根本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用涩法来处理。
3.涩法的禁忌症涩法的禁忌症,主要是实症、热症。因为实症和热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使病邪外出,而涩法作用适成其反,误用涩法,反而使病邪失去出路。所以凡属实症、热症,或其它必须使病邪排出体外的疾病,都必须禁用涩法。临床上一般有下列几种:
(1)高热汗出者:患者在高热的情况下出汗时,绝对不能用涩法来止汗。因为此种情况是人体正邪相争,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如果止汗,反而使热邪佛郁在里,引起不良后呆。
(2)出血原因系由于淤血所致者:此类患者也不能用涩法止血。因为中医认为,必须将癖血块排出后才能止血,如果用涩法止血,反而使疲血不能排出,血出不止。
(3)吐泻原因系由于暴饮暴食或中毒等原因所致者:在一般情况下也禁用涩法。因为在饮食失节或中毒的情况下,中医认为吐泻本身属于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如果止住吐泻,这就会使体内的饮食或有毒物质停留体内不能排出,反而使患者病情恶化或中毒现象加重。
4.涩法的运用涩法的运用,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其具_鱼丝处匕医一体运用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种:
(1)敛汗:汗出不止者,或时自汗出,经原因治疗效果不著者,均可用涩法敛汗。例如:一般所常用的玉泉丸或甘麦大枣汤加麻黄根等,便属于敛汗所常用的方剂。
(2)止血:血出不止者,或出血经过原因治疗,效果不显或无效者,都可用涩法止血。例如:十灰散等,便属于止血所常用的方剂。人体表面出血,出血处可以手触及者,用药物置出血处或压迫出血,也属于涩法的范围。如《医学纲目》上说:蛆“以纸捻蘸蟾酥少许于出血处,按之立止”。《医学入门》说:“血自皮肤间溅出,用煮酒瓶上纸,碎揉如杨花,以手捏在出血处即止”。
(3)固肠:泄泻不止,肢厥脉微,中气欲脱者,或久痢久泻,服药效果不著或无效者,也都可以用涩法固肠止泻。例如:一般所常用的赤石脂禹余粮丸、桃花汤、诃子散等,便是固肠止泻所常用的方刘。
(4)涩精:滑巡不次,形赢色败者,或长期滑遗治疗无效者,也可用涩法制止滑遗。例如:一般所常用的金锁固精丸加粟壳、诃子等,便是涩精所常用的方剂。
5涩法的注意点(1)运用涩法时,最好合并原因治疗同时进行。例如:脾虚腹泻不止时,应以温扶脾阳药同固肠止泻药同用,’肾虚滑泄不止时,应以补肾涩精药同用。
(2)涩法作用重在固涩,原系治标之法,有如扬汤止沸,只不过为缓一时之急。因此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少用或者不用,以免留滞邪气,发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