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内科临证备要》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个症状,这就是大便中有血。
这个现象,其实很多人都曾发生过,只不过嘴上不说而已。不谈别的因由,单说那痔疮引发的便血,就很常见。症状虽然有轻重之别,但至少厕纸上有血迹的现象,很是多见。另外,诸如消化道出血等等,也都容易引发便血。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我们今天要和您聊的,是引发便血的另一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
这个病,一旦得上,常常就黏上一辈子,治疗起来十分缠手。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呢?说白了,通过肠镜检查,会发现黏膜水肿充血,有散在的深浅不等的溃疡,往往覆盖着血性的渗出物(如下图)。患者的症状,就是大便中有脓血,而且腹泻,多的每天十余次,二十余次,腹痛不已。说白了,这类患者的肠道仿佛溃烂一般,病灶连成片,令人触目惊心。更要命的是,这个病一旦得上,就容易复发,而且容易遗传。
这种疾病怎么办?在这里,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与您说上一张验方,供您医者参考、病家借鉴——
准备白芍30克,黄连10克,元胡10克,厚朴10克,地肤子15克,败酱草15克,白鲜皮15克,莪术10克。水煎服。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老一辈中医学家阮士怡先生。阮师1919年生人,河北人士,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师从陆观虎先生,历任天津市首批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天津中医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理事等职务,著有《中医内科学》等专著,是京津杏林之名宿。上方,就是阮师的经验方,被收录在很多中医学专著里面,供后学研习。
解读此方精义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这溃疡性结肠炎,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就生活习惯而言,季候变换、饮食不节,常常会令人发病。从中医内科学的角度分析,湿热内蕴,是不可忽视的病机。考严世芸先生所著《现代中医内科临证备要》一书,以及《现代中医内科指南》等著作,都将湿热二字,看作诱发此病的首要原因。就连《素问》里也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还有叶天士也说:“泄泻,注下症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这些都表明,湿热蕴结大肠,气滞血瘀,灼伤脉络,扰乱传导,乃是腹泻、腹痛、便血的根源。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清热解毒燥湿,养血和营止痛,是不可忽视的路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体会阮师此方的妙处了。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遍:白芍30克,黄连10克,元胡10克,厚朴10克,地肤子15克,败酱草15克,白鲜皮15克,莪术10克。
这里面黄连苦寒清热,入肠胃二经。败酱草和白鲜皮,苦寒燥湿,可以清肠中热毒。地肤子苦寒,可以清利湿热。这些苦寒的药物配合厚朴温中下气,成为反佐之势,实现了清热、解读、燥湿、理气的目的。
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其中的白芍。白芍,这里用30克。意义几何?
原来,现代药理提示,白芍有抗炎、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从中医角度分析,白芍性味平苦,微寒,入肝脾二经,可以养血、调营、养阴,并柔肝止痛。它其实就是在理血。溃疡的形成、便血,实际上不就是血淤气滞、血行不畅、灼伤脉络的表现吗?用白芍来养血调营,配合莪术的活血化瘀行气之功,就能实现更好的理血效果。如此一来,就是正合“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训示了。不过从临床经验来看,白芍必须重用。用量不够是起不到效果的。
最后,全方结合元胡的止痛之效,可以实现很好的治疗效果。有验案记载,患者此方服用7剂,大便次数减少,潜血减轻。加减后共服18剂,病情基本稳定,症状消失。
不过,方剂总归是方剂。它是当代中医临床家门的经验总结。“精诚名医汇”把这些经验介绍出来,目的是让您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医调治这些疾病的心法和手段。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才行,切不可贸然应用。如果能帮助有需要的看官改善和控制病情,则为“精诚名医汇”最大的心愿了。
全文完。不知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