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家长朋友,都有遇到过孩子们“顶嘴”的时候吧!
“小犟驴们”几句冲口而出的“寒心话”就能给我们一阵透心凉,转而又是带来一阵火冒三丈的急躁情绪。
但是,顶嘴对我们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得利卡博士曾说:“隔代人之间争(顶)辩(嘴),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这是真的吗?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7年《爸爸去哪了》第5季中,陈胤捷(Jasper,陈小春的萌娃)手持扩音喇叭,对着脾气超凶、发着脾气的陈小春的“顶嘴”镜头吧。
“你能不生气了吗?”
一语童声、一声震撼、一通反思之下的陈小春,向大家表示:永远也忘不了这句顶嘴,会反省对待孩子的态度。
如若没有Jasper这个小萌娃的一次“顶嘴”、一次“怒怼”、一次“反抗”,陈小春这位父亲会迅速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收敛暴躁情绪吗?
不能。为人父母,在教育、陪伴孩子长年累月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尽善尽美、没有瑕疵吗?不可能!
这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换一种视角来看待“孩子顶嘴”这件小事了——许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顶嘴,是因为你的“教育、训导”并不完美、完善;孩子以“顶嘴”的形式在暗示我们这些“无照上岗”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积极修炼、提升。
有一位从事户外、常年出差的母亲曾和笔者分享过12岁女儿跟自己顶嘴的故事:
某个周末,这位妈妈特地腾出时间,和另一个家庭约好去春游。她自己和朋友一家提前选址、搭建帐篷去了,电话里嘱咐孩子不要迟到、守时守约会给新朋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事与愿违,在大家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女儿芳芳足足让大伙等了个把钟头。这位妈妈半天时间脸上都挂着“阴云”、碍于朋友面子不好发作。
晚上母女俩回到家中,妈妈义正言辞地质问孩子:“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约定好的时间就要严格遵守,大家嘴上不说什么,但你这样会给别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你知不知道?”
“是不好!但这有什么关系,多大点事,有必要这么说我吗?”芳芳不屑地反问起来。
当妈的一听这孩子竟然顶嘴了,立马搬上来一通大道理:“你从小就失信于人,以后长大还怎么交朋友,还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芳芳听妈妈火气大了起来,更不耐烦地顶了一句“您都在社会上立足多少年了,也没见您失信怎么样了?”
“我怎么了?你这小丫头怎么说到我头上了!”
“好几次了,班里、学校里组织活动,妈妈你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来,结果呢?老师和同学们会怎么看我!”
芳芳妈习惯性地解释起来,工作上的事抽不开身、学校那点事又不是非去不可,何况咱们芳芳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我......
这位母亲在向孩子解释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难怪芳芳会顶嘴,原来自己的“不守信”行为早已在孩子心底埋下了一颗恶劣的种子。
于是,这位朋友诚恳地向女儿道歉,说自己是一个差劲的妈妈。自己会向老师解释清楚,并询问下次活动是什么时间,自己要提前安排好工作,女儿芳芳才是第一位的。
刚才还顶嘴的芳芳听了母亲的这一席话,会作何感受呢?还会继续顶嘴吗?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也心中有数了。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孩子也是每一位爸爸妈妈的镜子。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孩子的一些“顶嘴”行为是在向家长反馈,你们的教育是否完善?家长朋友如果确实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不像芳芳妈妈一样“知错就改”,消极的榜样力量仍会存在。
相信,与这位母亲握手言和的芳芳也一定会感念于妈妈面对顶嘴、发现错误、积极改错的真挚态度。
如若家长一言堂,打压芳芳本该有的民主、暴躁于孩子的良性反(顶)馈(嘴),又会怎样?
唯唯诺诺、没有思考的芳芳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不完善的旧有教育方式同样是我们不该继续下去的。
如果我们遇到积极暴露亲子教育漏洞的“顶嘴”,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不该情绪化、不要让急切暴躁的怒火与失去权威的阴云罩住我们的理智,而是要去主动发现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打开孩子的“心结”,并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孩子一道成长、一起变得更美好、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