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并不完全是由于病原体侵犯机体所致。中医按虚实辨证的原则,将发热分为实热证与虚热证,实热证因邪气盛实、邪热亢盛所致,临床多表现为壮热、面赤、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疗当清泄邪热,以驱邪为首务,而虚热证则是指人体因气血阴阳虚损而引起的发热,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以低热为多见,很少见到高热。有的病人仅自觉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前人论虚热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发热之别。
治疗虚热应补其虚损。
1、虚热属阳虚型:发热在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常伴有形寒怯冷,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苔白或舌胖有齿痕等症状。宜甘温除热,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人参、灵芝、山药、甘草等,常选用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人参归脾丸等。
2、虚热属血虚型:肌热面红,头晕眼花,心悸不宁,烦渴欲饮,唇甲色淡,舌淡,脉细弱或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症状。治疗当养血除热,常用药物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阿胶、大枣、生地黄、黄芪、何首乌等,常选用的中成药有:当归补血丸、四物丸、归脾丸、芪枣冲剂、阿胶补血膏、复方阿胶浆、生麦饮。
3、虚热属阴虚型: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治疗当养阴清热,常用的中药有麦冬、地黄、玄参、沙参、黄精、龟版、鳖甲、山茱萸、五味子等;常选用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全龟胶囊、二至丸。
部分病人的虚热是由两种虚损同时兼夹引起的,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治当兼顾。发热的原因很多,机理十分复杂,一旦发现有高热或低热,或经常感到五心烦热,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治,不要随便吃退热药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