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有火,口干;肺有火,黏痰!两把火一招灭,痛快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8-02-12阅读:3470次

本文理论依据:《临证指南医案》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关于“上火”。

人“上火”,表现多种多样。在人体里面,可以“上火”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其中的两把火。这两把火一起说,实在是源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什么火呢?这就是胃火和肺火。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术语来讲,这既是肺阴虚和胃阴虚。这两把火,在很多人身上,都是非常常见的。

胃阴虚什么症状?这就是胃部隐隐作痛,痛如烧灼,胃里面嘈杂不宁,虽然有一点饥饿的感觉,但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不下东西。同时,往往有干呕、口燥咽干、大便发干、小便不多,舌红少苔的症状。这些都胃里面的“津液水分”太少的缘故。

肺阴虚什么症状?这就是干咳无痰,或者痰少而黏稠,或者痰里面有血丝,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盗汗脸红。这是肺里面“津液水分”太少的缘故。

值得一提但是,这胃阴虚和肺阴虚,往往同时出现。为什么呢?脾胃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二者呈“母子”的关系。所以当胃阴不足的时候,就可能带来肺阴不足。这就是所谓“母病及子”。

看官请悉知,祖国传统医学对肺胃阴虚这件事,是十分重视的。这和两个脏腑的天生属性有关系。话说这肺,古人说它是“娇脏”,负责通调水液,洒散水谷精微。它必须保持水润,才能维持功能的发挥,否则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它受不得半点干燥(但偏偏与外界相同,易受燥邪困扰)。话说那胃。胃和脾,都属土,但两者的喜好截然相反。胃喜欢湿润的环境,脾则喜欢干燥的环境。对此,古人有“太阴(脾)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训示。所以说,养胃阴,是古人比较重视的事情。

那么,一旦出现肺胃阴虚症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调治呢?在这里了,我们和您分享一张古方。组方如下——

北沙参15克,麦冬9克,鲜石斛9克,生玉竹12克,白扁豆12克,白粳米15克,水煎服。临证常有加减。

这张方子源于哪里?源于《临证指南医案》。其拟制者,乃是我国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叶天士。

既然说到了叶天士,我们就多交代几句。这叶天士,乃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在康乾年间,名震大江南北。他对温病有独到见解,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内伤杂病,叶天士特别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学说,重视调理脾胃。不过在李东垣的基础上,叶天士更进一步,主张脾胃分治,着重考虑脾胃之间的细微差别和不同,因此为后世治疗脾胃病打开了宽广思路。其中,重视养胃阴,就是叶天士的重要心法。上方作为养胃阴的常用之方,被收录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成为后人师法的楷模。

这里面,北沙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功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还有那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在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还有那石斛,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善于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那玉竹,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善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这些都是滋补肺胃阴津的良药。最后,加上粳米和扁豆健脾养胃益气,组成了养胃阴的良方。可以说,凡肺胃阴虚之症的人,都可以考虑应用。

当然,方剂毕竟是方剂。它之所以能治病,源于它有很强的“偏性”。所以,它只能供看官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不可不经辩证而贸然应用。但是如果应用得法,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作为珍视健康,爱好中医的我们,应该对肺胃阴虚的病因病机,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打开生命的密码,获得健康的主动权。

这正是:胃有火口干,肺有火黏痰,两把火平定,一辈子安宁。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